近年來,隨著文博文創衍生品市場的蓬勃發展,鳳冠冰箱貼、文博雪糕等創意產品持續熱銷,消費者對“文創”的認知似乎形成了一種刻板印象,文創被簡單等同于膠帶、鑰匙扣、冰箱貼、抱枕等一些小商品。這不僅限制了文化產業向縱深發展的潛力,更忽視了文創背后蘊含的深厚文化內涵、重要社會價值以及可觀的經濟價值。事實上,文創衍生品絕非普通商品可比,文創不僅是一種產業形態,更是一種獨特創意思維的具體體現。要真正理解文創的內涵,需要從多重維度切入,逐層解碼其本質。
解碼“文創”之“文化創意衍生品”
“文創”可以是“文化創意衍生品”“文化創意產品”的簡稱,其本質是以文化基因為內核,通過創意設計將抽象的文化符號轉化為具象的消費載體。無論是故宮的“千里江山圖”折扇、首都博物館的“伯矩鬲”雪糕,還是敦煌莫高窟的“九色鹿”絲巾,這些文創衍生品之所以能引發消費熱潮,根本原因在于它們完成了從“文化符號”到“生活載體”的創造性轉化。
文創通過設計語言建立起人與文化的對話通道,遵循著符號提取、意義轉化、場景適配的創意路徑。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將勘探流程轉化為互動體驗,消費者用洛陽鏟挖掘“文物”的過程,既還原了考古的嚴謹性,又賦予了歷史發現的儀式感。蘇州博物館的“文徵明紫藤種子”禮盒,將明代畫家的手植紫藤與書畫元素結合,讓消費者種下的不僅是植物,更是對江南文人精神的延續。此類創意設計所承載的文化價值、審美價值與情緒價值,構建了“參與式文化消費”模式,實現了文化認同的情感共振。文創衍生品通過節日限定款的時間維度、地域特色IP的空間維度、非遺再創造的文化維度相疊加,開拓出差異化的市場空間,形成獨特的多維場景融合的消費吸引力。
解碼“文創”之“文化創意產業”
“文創”也可以是“文化創意產業”的簡稱,如果說文化創意衍生品是文創的微觀層面,那么文化創意產業就是其宏觀層面的體現。在各地的產業實踐及學術探討中,文化創意產業常被用來指代或涵蓋更廣泛意義上的“文化產業”。兩者在推動文化發展和經濟增長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相較于傳統文化產業,文化創意產業的外延更為寬泛,它不僅強調文化創意服務的提供,更突出創造力和科技創新的重要性,有著更大的包容性。一方面,它融合了藝術、文學、影視等傳統文化領域的創造性活動。另一方面,也囊括了數字技術、媒體傳播、投資運營、文化休閑娛樂等現代文化產業的內容。文化創意產業通過產品開發、IP授權等多種形式,創造出兼具文化價值與經濟價值的產品、服務和體驗。這些多樣化的產品和服務不僅滿足人們的多元文化需求,更為文化產業的持續發展注入了新活力,成為產業發展的關鍵動力。
作為宏觀維度的文化載體,文化創意產業主要呈現三大特征:一是“文創+”融合發展范式,貫通創意設計、數字科技、文旅融合等多元領域。比如敦煌研究院與騰訊合作的“數字藏經洞”項目,通過游戲化互動實現文物元素的現代轉化。二是產業“乘數效應”。比如三星堆文創帶動模具制造、冷鏈物流等10余個關聯產業,形成了“以爆款帶長尾”的文創生態鏈,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三是空間重塑能力。比如北京中軸線項目通過整合博物館群資源,帶動周邊商業、餐飲、住宿等業態協同發展,構建起復合型文旅消費生態圈。
近年興起的文創街區、文化主題餐飲、IP授權會展、文旅專線交通及數字文創等多元化業態,通過“文創+”融合發展模式重構了文旅消費場景,催化了產業鏈升級與文化經濟轉型。尤為關鍵的是,文化創意產業通過文化符號的當代轉譯,構建起本土文化基因的全球傳播,對于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擴大文化國際影響力具有重要作用。從商品消費到精神共鳴,文創不單純是經濟增長的引擎,更是文化軟實力的堅實基礎,為文化傳承提供可持續動力。
解碼“文創”之“文化創意思維”
“文創”還可以是“文化創意思維”的簡稱,如果說文化創意衍生品和文化創意產業是文創的具象化表現,那么文化創意思維則是其抽象化的核心。“文創”的驅動力在于“創意”本身,它既不是簡單的文化搬運,也非單純的美學裝飾,而是以系統性創意思維對文化資源進行符號化重構。這一過程不僅需要技術賦能實現符號價值轉化,更依賴于一套完整的“思維工具箱”——它融合發散思維、逆向思維、跨界思維、第一原理思維等多種模式,激活文化基因的當代生命力。
隨著AI(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文化創意思維的主導性愈發凸顯。盡管AI能實現內容生成的高效性與個性化,但人類的文化感知力與批判性思維仍是不可替代的核心要素。人機協同的創意生產中,人類憑借文化感知力與批判性思維,指導機器完成創意篩選與優化,而智能體創作則依賴創意人才將文化資源轉化為兼具經濟價值與社會意義的創新產品。AI繪畫工具雖能生成圖像,但作品的深層意蘊與情感共鳴仍需人類賦予。
未來文創發展的關鍵在于構建“技術為體、思維為魂”的雙輪驅動體系:一方面通過大數據、數字孿生等新技術拓展文化表達邊界。另一方面以跨學科思維訓練培養文化和科技融合復合型人才,在符號創新與思維進化間尋求動態平衡。這就需要突破工具理性局限,激活文明基因中的思維密碼,為人類文明注入永恒活力。
結語
解碼“文創”的多重維度,實則是對文化再生產邏輯的深度解構。在文化強國戰略下,我們需要激活文創作為傳承載體、經濟引擎與創意思維的多維價值體系,解碼傳統與現代的共生密碼。需要推動文創從產品創新升維至產業革新,讓每一個文化符號成為連接古今的密鑰,進一步延續文化生命力,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這不僅是文化傳承的必然選擇,更是塑造國家文化競爭力的戰略抉擇。
(作者陳昱 單位: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學院研究室)
編輯 劉佳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