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初春時節,江蘇省鹽城市鹽都區潘黃街道新民村的草莓大棚內,紅彤彤的果實綴滿枝頭,空氣中彌漫著清甜果香。如今鹽都草莓種植基地的面積已經達到1.3萬畝。鹽都區正以“小草莓”撬動“大產業”,書寫著鄉村振興的生動篇章。
科技賦能:從“田間地頭”到“智慧農業”
“一代地栽棚、二代蓋棉被、三代上高架、四代住樓宇。”這句順口溜勾勒出草莓種植技術的迭代軌跡,也見證著果農從“草莓保姆”到“科技管家”的身份蛻變。
莓農陳正海親歷了四代草莓大棚迭代,據他的回憶,地栽草莓冬天怕凍,他們就用炭火爐、酒精爐給大棚加溫,澆水都要提著水桶,穿行于低矮棚間,三四個小時勞作下來腰都直不起;而如今望著三代高架上垂掛的紅果、四代“草莓樓宇”里立體栽培的綠苗,他的感慨里滿是從“泥腿子”到“新農人”的時代跨越。
如今,在揚州大學的技術支持下,鹽都逐漸摒棄傳統地栽方式,選擇方便種植管理的無土高架基質栽培方式種植草莓,全程采用水肥一體化、物聯網管控、綠色綜合防控、冷鏈倉儲物流等技術,實現集約化生產經營,成功推出了立體種植、A字型栽培及空中栽培等多元化種植模式,并逐步在全區推廣。全區先后建成高架草莓連片大棚30萬平方米,18米超大日光溫室棚、連棟智能溫控棚等高檔設施占比超30%,草莓互聯網、物聯網技術應用示范基地15個。
“鹽都草莓”始終引領創新步伐,不斷探索模式轉變。走進新民村的科技服務中心,巨大的電子屏實時顯示著 50 多類數據,從土壤濕度到果實成熟期,從智能溫控到軌道機器人作業,科技力量滲透到種植的每個環節。
智能化的草莓種植大棚。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網
品種創新引領產業升級,嚴管品質守護食品安全
在鹽都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的育苗大棚里,新品種 “鹽莓一號” 正成為焦點。這一由鹽都區與省農科院歷經五年培育的品種,憑借高抗逆性、早熟性和豐產性,甫一上市便供不應求。其糖度達 14.2%,硬度比傳統品種 “紅顏” 高 30%,耐儲運性顯著提升,是第十屆世界草莓大會主推品種。鹽都所打造的草莓"研發+引進+改良"三級育種體系,已儲備28個主栽品種,形成早中晚熟科學搭配的產供鏈條。
草莓品質與農殘問題是消費者關注焦點,鹽都莓農深知“鹽都草莓”金字招牌的分量,始終將品質置于首位,以綠色種植管理守護品牌信譽。當地采用“脫毒種苗+生物防治”技術,從源頭上杜絕農藥殘留。鹽都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主任馮凡介紹,無論是政府定期巡檢,還是莓農主動送檢均免費。檢測數據顯示,速檢、巡檢全部合格,第三方區級定量抽檢的75項指標,不僅均符合國家標準,且檢出值遠低于限值,讓“鹽都草莓”成為品質過硬的放心果。
而在生產流通環節,鹽都將 “嚴” 字貫穿始終,為草莓安全再加一層保險。鹽都對草莓農藥管控實行“源頭嚴防、過程嚴管、風險嚴控”,所有的草莓用藥都要達到安全間隔期,并登記在標簽上,實現可追溯。上市草莓全部附帶“承諾達標合格證”,消費者掃碼即可查詢農事記錄。
新民村黨總支書記董兆付介紹,草莓花期對環境極為敏感,大棚頂的水滴落到花朵上都可能導致果實畸形,因此莓農在這一關鍵時期絕不施用任何農藥。作為擁有3200畝草莓種植規模的主產區,新民村全體莓農始終秉持規范科學用藥原則,嚴守農產品質量安全底線。經實踐驗證,鹽都草莓達到可即摘即食的安全標準,以品質贏得市場信賴。
產業融合:“莓”好經濟激活鄉村活力
鹽都草莓的爆火,吸引了許多年輕人回鄉種草莓。“90后”劉程媛就是其中的一員。借助“一村一品一主播”的發展模式,她手把手教村民們做直播,真正讓手機成為新農具、直播成為新農活,讓流量成為新農資,大大提高莓農收入。
此外,頭腦靈活的她不滿足于賣草莓鮮果,她還自主研發了一系列創新農產品,如親子草莓醬制作、草莓酒、草莓蜜餞、草莓干、陽臺草莓種植等,完善草莓生產加工產業鏈,進行“農旅結合+電商”新模式創新試探,摸索出新的可復制的方式方法,增值增效。受“偷菜”游戲啟發,劉程媛萌生了“認養”模式,在外賣平臺上注冊了“一米體驗式草莓園”,引來不少年輕人打卡。目前,她承包了兩個大棚、8畝土地,年收入達40萬元。她還組織21個青年種植戶成立“一米甜農產品專業合作社”,開創“農旅結合+電商”新模式,每天售出的草莓在500斤到3000斤,其中30%銷往北京、大連、深圳等地。
劉程媛在直播賣草莓。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網
在鹽都,草莓產業與文旅融合的生動實踐隨處可見:在國家4A級旅游景區草房子景區的劇場里,演員們正在認真排練草莓主題的舞臺劇。劇場以研學教育為中心,推出了豐富多樣的演出,包括兒童劇、自制劇等,讓游客在享受樂趣的同時,也能學到農業知識。來到學富草莓采摘園的懸掛式大棚,這里采用可 3 米升降的鋼架栽培系統,讓草莓 “長” 在空中,構建起 “可看、可玩、可學” 的沉浸式體驗場景。
2025年3月,被譽為草莓界“奧林匹克”的第10屆國際草莓大會在鹽城市鹽都區開幕。這個 “草莓主產地” 以科技與產業融合的生動實踐,成為鄉村振興的亮眼樣本。如今鹽都草莓產值已經超過10億元,鹽都以一顆草莓為支點,撬動了科技賦能、產業融合的鄉村振興圖景。愿這片土地繼續以科技為筆、品質為墨,在全球農業舞臺上書寫更多“莓”好可能,讓“甜蜜經濟”持續綻放鄉村振興的時代光彩。
文/李詩睿
來源:鹽城新聞網、中國江蘇網、中國新聞網、鹽城市鹽都區人民政府、鹽都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