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法答網是最高人民法院為全國四級法院干警提供法律政策運用、審判業務咨詢答疑和學習交流服務的信息共享平臺。通過法答網,法院干警可以就審判工作、學習和研究中涉及的法律適用、辦案程序和司法政策等問題在線咨詢。答疑專家須嚴格依據法律、司法解釋等規定,在規定時限內提出答疑意見,并經相關業務部門負責人審核同意,以最大限度保障答疑意見準確、權威。咨詢僅針對法律適用問題,不得涉及具體案件,答疑意見僅供學習、研究和參考使用。
今天,我們關注的問題是:采取“指桑罵槐”“含沙射影”的方式辱罵他人是否侵犯名譽權?
采取“指桑罵槐”“含沙射影”的方式辱罵他人是否侵犯名譽權?
答疑意見:行為人采取“指桑罵槐”“含沙射影”等間接方式暗指他人的行為,屬于影射型行為。影射型行為是指通過外號、特定修飾語、行為、事件、經歷、環境等特征要素指代對象,或采取排他性標識區別指向對象,但不直接指明特定對象的表達方式。盡管此種表達方式模糊,但如果相關行為中的對象特征要素足以讓信息受眾意識到該行為與特定對象具有高度的對應性,從而造成該特定對象社會評價降低,同時滿足其他侵權責任構成要件的,依然構成名譽權侵權。
影射型行為具有暗示性、映射性的特點,訴訟雙方當事人因利益對立,對行為的指向性往往存在截然不同的解釋。因此,如何判斷影射型行為的指向對象在案件處理中十分關鍵。具體可以參考以下方法:首先,確定行為屬于特指還是泛指。如果該行為明顯是針對不特定對象發表,則不屬于影射型行為。其次,判斷行為的特征指向性。這是審查判斷的重點。審查核心在于影射型行為中所包含的特征要素與特定對象本身所具有的特征是否相對應。影射型行為中所提及的對象特征要素信息越多、越具個性化,其指向對象的可對應性也將顯著提升。具體言之,可以是在影射型行為展示了多項特征要素,一般受眾對特征要素匯總后,認為特定對象高度符合全部信息特征且能排除其他對象,進而識別出具體的所指之人;也可以是影射型行為展示了某項或某幾項具體的特征要素,有特定知識背景的受眾可以根據該特征要素直接確定所指之人。再次,要準確把握特征指向的高度對應性。影射型行為本意就在于模糊表達,故對應性不應要求達到唯一、排他的對應程度,只要足以使知悉特定背景的信息受眾理解為是用來指定特定對象即可。比如,在“楊某訴廣州某網絡股份有限公司、陸某某網絡侵權責任糾紛案(入庫編號:2024-18-2-369-001)”中,裁判要旨認為,侮辱誹謗使用網絡虛擬身份的網絡用戶,即便未指名道姓,但通過實名制、民事主體的排他性特征或根據一般人認知,在一定范圍內能將該網絡虛擬身份與現實主體相對應,可指向特定自然人的,構成對他人名譽權的侵害。需要注意的是,對此應排除個別信息受眾根據偶然巧合的對應性作出逆向理解的情形,即行為人影射型行為所含對象特征與某人存在特征重疊情況下,應以信息受眾是否從影射型行為中識別出特定對象作正向判斷,而非將特定對象“對號入座”來反向識別指向性。最后,要注意從信息受眾視角來判斷。名譽作為一種社會性的評價,該權利受到損害表現為社會評價的降低。因此,為了更加契合名譽權損害的實然結果,當無法直接判斷影射型行為所指向的對象時,可以從信息受眾的角度切入,重點判斷熟悉該特定對象的公眾在接收信息后所作出的通常理解。
咨詢人:廣州互聯網法院綜合審判三庭曹 鈺
答疑專家:廣東省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庭肖 凱
文字來源:2025年5月8日《人民法院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