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7年到2021年,港股市場異常火爆,僅看新IPO上市的公司:
2017年:174家,募資1285億港元;
2018年:218家,募資2880億港元;
2019年:183家,募資3142億港元;
2020年:154家,募資3968億港元;
2021年:98家,募資3288億港元。
別看2021年上市的家數少,但是平均募資金額卻比以往都高,其中以快手、京東物流、百度、嗶哩嗶哩、小鵬汽車、理想汽車為最,這6家企業加起來共募資1531億港元,占了全年98家新上市港股募資金額的一半。
火爆的IPO,也帶火了當年的港股交易熱情,2021年,全年港股總成交額就超過41萬億港元!
再來看看近幾年港股新上市情況:
2022年:90家,募資1046億港元;
2023年:73家,募資463億港元;
2024年:71家,募資875億港元。
而截止到2025年5月19日,港股共新IPO上市股票22只,募資224億港元,而從明天開始,港股市場即將迎來另外兩大A股巨頭:
1.5月20日:全球動力電池榜一大哥:寧德時代(03750.HK)
2.5月23日:創新藥研發巨頭恒瑞醫藥(01276.HK)
寧德時代一家就要募資356億港元,而恒瑞醫藥也要募資98億港元,加上此前已經募資的,今年二季度港股即將完成募資678億港元。
此外,已定下上市日期的,還包括新加坡miRNA技術公司MIRXES-B(02629.HK),也將于5月23日上市,擬募資10億港元;從事慢性病創新藥研發和生產的派格生物醫藥-B(02565.HK)擬募資3億港元,從事跨境社交電商業務的吉宏股份(02603.HK)則計劃募資7億港元,兩家公司均計劃于5月27日上市。
也就是說,港股二季度募資總額將輕松突破700億港元,這比2024年前5個月新股募資金額95億港元超出了6倍還多!
今年港股新股募資能力一改前頹,成為僅次于2021年全球牛市的第二大IPO年份!同時也成為僅略次于美國納斯達克的全球第二大IPO募資市場(809億港元),甚至直接超過了今年紐交所的新股募資(398億港元)。
而今年美股中IPO最為活躍的也是中概股,今年以來,美股上市的中概股有34家,共募資63億港元,而去年同期美股上市的中概股僅有25家。
從這個角度來看,港股市場似乎即將迎來時來運轉的大逆轉。
那么,港股市場為何能夠迎來千帆競渡百舸爭流的名場面呢?
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港股市場跌久必漲,觸底反彈;
2.中國刺激經濟的措施增強了投資者的信心;
3.港交所推出多項措施,吸引資金赴港投資;
4.港交所降低門檻吸引更多企業赴港上市;
5.美國特朗普政策朝令夕改,投資者恐慌出逃。
今年以來,港股市場一枝獨秀,恒生指數累計漲幅高達16%,遠勝于美股的表現,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今年以來的漲幅只有0.26%,反映科技股表現的納斯達克指數更錄得跌幅0.52%。
特朗普上臺之后,政策朝令夕改,關稅政策更令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美國經濟通脹風險升溫,并可能因為成本增加而削弱其中短期的經濟實力,資金紛紛流出美股,而轉投其他潛在回報更佳的資產,美元指數一度跌破100點水平,同時美股和美債價格雙雙下挫,顯示出資金正對美元資產失去信心。
另一方面,中國推出多項措施刺激經濟,包括全面降準降低創業和經營成本,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助力「兩新」和「兩重」,推出工資性收入增長、拓寬財產性收入渠道、健全農民收益保障等措施促進居民增收,通過加大生育養育保障力度、強化教育和提高醫療養老保障等提升消費能力與意愿,加大以舊換新支持力度、延伸汽車消費鏈條、更好滿足住房消費需求、擴大問題旅游消費等促進消費升級。
這些措施有利于中國企業未來的增長表現,從而也讓資本對中國資產的信心提升。
在這個節骨眼,港交所聯同香港證監會設立「科企專線」,便利更多科企來港上市;進一步優化審批流程,改善雙重主要上市及第二上市的門檻,吸引了更多A股公司赴港上市;加強「雙向互聯互通」,拓展國際布局,提升港股曝光度,務求把握住難得的發展機遇。
整體來看,2025年至今港股新股市場已展現出強勁的復蘇與增長態勢,寧德時代、恒瑞醫藥等行業巨頭的加入,不僅大幅提高了募資規模,更為市場注入信心與獲利。
截至5月18日,有22只新股上市,首日破發7只,0漲跌幅3只,上漲12只,破發率31.8%;截止到5月18日,共有8只新股破發,破發率36.36%。
首日漲幅最大的是,映恩生物,首日翻倍,其次是蜜雪、布魯爾、滬上阿姨,均漲幅超40%;拉長時間到5月18日來看,港股新股已有5只翻倍股,分別是古茗、布魯可、蜜雪、腦動極光以及映恩生物。
其中,布魯可是拼塔玩具龍頭,類似泡泡瑪特具有稀缺性;古茗、蜜雪則是兩家新式茶飲品牌;腦動極光專注于認知障礙數字療法,具有稀缺性;映恩生物則是專注于抗癌的非營利創新藥。而破發的幾只新股,要么基本面不行,要么冷門股,以傳統行業為主。
從今年新股上市首日及后續表現來看,不少新股取得亮眼成績,或可進一步激發投資者熱情。
今年募資最大的新股是蜜雪集團,赤峰黃金位列第二,還有古茗、布魯可等均榜上有名。其實,整體來看,5月18日以前的新股,募資額都不算大。往后看,隨著寧德、恒瑞、東鵬等新股二次上市,港股新股募資額有望倍數級增長。
到今年4月末止,港交所處理中的上市申請高達130宗,已獲上市委員會批準待上市的申請有18宗,看來好戲還在下半年。
本次寧德時代募資額308億,超額配股權行使后募資額將高達350億港元。2021年上市新股中,只有快手募資額470億超過了寧德時代。
拉長時間來看,寧德時代上市后募資總額有望躋身港股TOP15,和美的集團相當。港股歷史上募資王是友邦保險,其次還有工行和阿里巴巴,均超1000億港元。
公開發售人數和一手中簽率來看,蜜雪集團認購人數超26萬,今年以來打新人數最多,一手中簽率只有8%,所以大部分人并未能中簽;超過10萬的還有滬上阿姨、布魯可。
一般來說,中簽率低,打新人數多,說明認購積極,但是也有例外,毛戈平一手中簽率100%,認購人數不足7萬人,但確實今年以來難得的大牛股。
2025年以來,打新整體收益還不錯,如果打新并持有到現在,蜜雪一手盈利2.7萬港元,布魯可也有2.5萬,古茗也有5700,還有赤峰黃金,上市以來一度翻2倍。
港股市場見底反彈、中國刺激經濟措施發力以及港交所多項利好政策落實,或為新股市場打下了基礎。
目前有眾多企業,包括A股上市公司,已預示將在可預見的將來赴港上市,意味著后續還將有更多優質企業登場,十分值得期待。
1.證監會副主席李明:目前A股估值水平仍處于相對低位。最開始看到這句話,我還是一愣的,不過我去查了一下,目前美股市盈率,標普500大概是21.5,納斯達克是44.6;日本日經225指數18.0,德國DAS是18.3,法國CAC40是17.4,英國富時100是17.0,你還別說,相較之下,A股的估值水平確實不高:滬深300大概才只有12.6,不過中證500就已經有28.9了,甚至科創50都已經創出140的天價數!
不過,既然證監會領導認為目前A股的估值水平處于相對低位,那就意味著未來將會進行奮勇直追!
2.美國評級被下調。其實美國的評級早就被下調過了,三大評級機構里有兩家都已經下調完了,這次是第三家了。這次是穆迪,把美國信用評級從AAA下調到了AA1,此前第一個下調的是標普,2011就給美國下調了,從AAA下調為AA+,第二個是惠譽,2023年給美國從AAA下調為AA+ 。
這次穆迪跟進,意味著三大評級機構都已經攤牌了:美國國債失控了,原來AAA級的時候,美國國債利息是4%,現在AA+了,美國國債利息至少要4.5%了,這對于正在四處籌錢還債的特朗普來說,是雪上加霜。
不過,我瞅了一眼這仨評級機構給中國的評級:A1、A+、A,呸,帝國主義的走狗!
3.白酒再遭利空消息打擊。周末有個消息,印發《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條例》,以后公務接待用餐不得提供高檔菜肴、香煙、白酒。2020年的時候有個口號叫帶頭過苦日子,現在口號改了,叫帶頭過緊日子,最近各個部門都在重溫八項規定,這是一個很明確的信號,我看了下規定,大家也不要太過擔心,緊的是“不該花的錢”,松的是“民生的錢”,簡單來說就是:該省的一分不花(比如超標接待、豪華辦公樓),該花的大方投入(比如民生、科技、鄉村振興)。
這是好事,只是對于白酒不是好消息,本來茅臺的股東大會能夠搶個熱度的,結果茅臺股東大會晚宴自己都取消了茅臺酒,直接換成了果汁,這就是落實政策,一切跟著政策走!
沒座兒~
政策才是頂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