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20日訊 入夏以來,氣溫持續升高,山東多地最高溫度達35度以上,給農業生產帶來不利影響。在濱州,農業部門和從業者采取多種措施,降低溫度保障生產。
在濱州市沾化區,大棚內的冬棗樹正處于花蕾分化的關鍵時期,對溫度要求極為苛刻,26-30℃才是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然而近期的高溫天氣讓棚內溫度頻頻突破這一范圍。冬棗專家深入到各個冬棗大棚中,為棗農們現場指導降溫方法。濱州市沾化區冬棗研究中心主任張軍利說:“適當降溫是這一時期大棚管理的關鍵。通風是最簡單也是最常用的降溫方法,為了降低中午溫度,我們要既通頂風口,又通邊風口,還要早通風。尤其是沒有設置天窗的大棚,更需要采取噴水、甩泥、上制冷設備等多種方式,最大程度地控制好棚內高溫,為今年冬棗豐收打下基礎。”
高溫天氣也給水產養殖業帶來嚴峻考驗。在無棣縣埕口鎮的千畝對蝦養殖基地,養殖戶們正采取科學措施保障對蝦健康生長。 濱州市無棣縣埕口鎮水產養殖大戶吳麗華說:“面對持續的高溫,我們養殖戶們一般采取撒點增氧顆粒,有條件的會上增氧機,增加水體的溶解量,有效緩解了蝦缺氧的問題。高溫下,蝦也會產生一個應激反應,而增氧顆粒和增氧機就能給這個水體增加氧氣,保證咱這個鹽田蝦的正常生長。”
無棣縣鹽田蝦養殖規模有30萬畝左右,年產量約5.5萬噸,主要分布在鹽田蒸發池區域,利用高鹽度海水環境進行生態養殖,形成了從育苗、養殖到品牌營銷的完整產業鏈。現在正值保苗時期,其高鹽生態養殖模式與智能工業化養殖相結合成為當地漁業經濟的核心支柱。養殖基地采取調整投喂時間、增加換水頻率等措施,技術人員每天監測水質參數,及時調整養殖管理方案。目前基地對蝦長勢良好,預計將如期上市。
濱州市無棣縣水產養殖技術人員付建振說:“高溫天氣最重要的是進行水質管理,我們可以合理地控制養殖密度,進行一些必要的防暑降溫的一些措施,以確保我們的水產品生產安全。同時,我們組織有關專家進行了一些技術指導,與養殖戶一起應對高溫挑戰。”
閃電新聞記者 陳帥 濱州臺 蘭國輝 濱州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