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本該麥苗蹭蹭長。華北多地突然降溫,夜里霜氣重得能糊住地膜。村東頭李大叔凌晨三點爬起來巡田,手電筒光里看見麥苗尖都蜷曲了。
“清明斷雪,谷雨斷霜”,可今年節氣沒踩著點。農技站大喇叭早響了:拔節期遭凍,穗子會少一半粒。
年輕點的農戶翻出手機查天氣預報,老把式們蹲地頭扒拉凍土——土坷垃里的根系還沒凍黑。鎮上連夜拉來磷酸二氫鉀,說葉面噴施能抗寒。但張嬸舍不得花錢:“早年用草木灰蓋苗也挺過凍,現在咋就非得買藥?
”村支書在田埂上喊:“老辦法救急行,可這次降溫持續三天,得下猛藥!”農機站的迷霧機突突突進了田,白色霧劑裹著麥稈往上爬。
有農戶發現,低洼地塊的麥苗凍得更狠,排水溝里還積著前兩天下的雨水。
“水比冰還吸地溫!”農技員小趙蹲下來扒拉泥,“趕緊清溝排水,讓太陽把地曬暖些。
”隔壁村老王去年試過覆膜抗凍,今年提前備了防寒布。“每畝多花百八十塊,可總比絕收強。”他邊扯布邊嘆氣,“就怕剛緩過來,再來場干熱風。
”縣農業局的數據傳下來:全區五分之一麥田受凍,好在發現及時。
微信群里開始傳對比圖:噴藥清溝的地塊,麥苗第二天就挺起身;啥都沒做的,葉尖還掛著凍斑。但李大叔盯著自家地犯愁:家里壯勞力都外出打工,噴藥覆膜實在忙不過來。村兩委臨時組了互助隊,黨員帶著青壯年挨家挨戶幫襯。
“種地靠天吃飯,可天老爺變臉時,咱得提前備好招。”小趙蹲在田頭給大伙算賬,“凍害前預防花小錢,凍了再救費大勁。
”我個人覺得,老輩人看云識天的本事不能丟,可手機里的天氣預報更得天天瞅。
鎮上農資店這兩天擠滿了人,地膜、藥劑賣得飛快。有農戶嘟囔:“要是月初就知道要降溫,早該把壯苗肥追上。”農技站貼出提醒:受凍麥田恢復后,得補點氮肥促分蘗,別等苗弱了再后悔。
最讓大伙掛心的,是接下來的揚花期會不會再遇低溫。“去年這時候鬧過一次,減產兩成多。”老王吧嗒著旱煙,“現在就盼著氣象站多給準信兒。
”田埂上的廣播又響了:“各村領物資的趕緊,后天還有股弱冷空氣!”李大叔望著泛青的麥苗總算松口氣:“只要苗根子沒壞,多費點勁也能掰回來。”遠處的地平線上,云層又開始聚堆,可田里的人都在忙著給麥苗穿“保暖衣”。
這場倒春寒像場大考,考過了是經驗,考砸了是教訓。但有一點大伙都明白:種地不能光靠老天賞飯,手里多攢幾手應對法子,心里才更踏實。
眼下最緊要的:趕緊看看自家麥苗啥狀態,該噴藥的別拖,該清溝的別懶。拿不準的直接跑農技站,別等著苗黃了才慌神。至于后續的追肥時機、防蟲要點,咱下回接著嘮——記得關注咱網易號,種地經天天更新!
農諺說得好:“人勤地不懶,防災早打算。”今年這麥子能不能扛過這茬,就看這幾天有沒有下對功夫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