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多地今晨發布霜凍黃色預警,正值玉米出苗關鍵5月。田里嫩芽剛頂破土皮,夜里氣溫要跌到零上1度,可急壞了種地的老張。“春凍不算凍,秋凍要了命”,但苗期遭凍也影響后期拔節,這茬莊稼經不起折騰。
村里李大爺翻出祖傳土辦法,說以前用秸稈灰撒壟溝,能提溫還能防蟲。
可現在都用大棚育苗了,年輕農戶覺得老法子過時,更信賴農業站的科學方案。農技員小王騎車到地頭,說地表覆蓋地膜最直接,能把地溫拔高2到3度。“別等天亮!
現在就得把育苗棚的防風繩再加固,塑料布邊角用土壓實。”黑龍江部分縣市去年就吃過虧,苗期沒防護,后期畝產少了兩三百斤。南方這會兒也不省心,華南前兩天下了場透雨,早稻移栽正搶時間。
可天氣預報說下周有臺風胚胎生成,廣東廣西的農戶得提前挖好排水渠。“清明前后種瓜點豆”,但今年節氣亂,華北小麥拔節時趕上連陰天。地里濕度大,農技站提醒得防白粉病,老把式都知道要趁晴天打藥。
我個人覺得,老輩傳下來的看云識天經驗,結合手機上的逐小時預報才靠譜。就像老張,昨天看手機說后半夜降溫,連夜把營養缽搬到大棚中間保暖。
現在各地都有農業應急物資儲備點,塑料布、防寒氈提前領能省不少錢。有人覺得天氣預報不準,可提前三天做準備,總比臨了抓瞎強百倍。玉米苗剛露頭那幾天,最經不住夜里的“倒春冷”,防護就得搶在降溫前。
南方種水稻的鄉親注意,臺風來前要追施一次鉀肥,稈子壯了才抗倒伏。華北平原這兩年常出現“春旱連夏澇”,麥田排水系統得趁現在檢修。村里微信群每天都發天氣預警,可還有老人記不住,得挨家挨戶叮囑。
“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但低溫天施肥得講究,尿素要埋深才不揮發。東北農資店這兩天忙壞了,地膜、草苫子賣得飛快,備貨不足的得趕緊調。
廣東的劉大姐早把育秧田四周的排水溝挖深了20公分,就怕臺風帶來積水。天氣預報說未來10天全國多波動降溫,各地得按農時節奏見招拆招。
有人問為啥不統一發防災物資,其實各地作物不同,應對辦法也有差別。就像山東種大棚櫻桃的,低溫天要補光燈,而東北種大田玉米靠蓋地膜。
老輩人說“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關鍵時候就得跟著天氣搶時間。
現在該做啥?東北趕緊蓋地膜、加固大棚,南方檢查排水、追施鉀肥。
拿不準的地方別慌,每個鄉鎮都有農技服務站,電話24小時有人接。種地看天吃飯,但咱提前做好準備,老天爺也難不倒勤快人。
記住了,防災不是花錢找心安,是給地里的苗子上道“保險栓”。
今年氣候有點反常,但只要把老經驗和新辦法結合,豐收還是有盼頭。最后提醒一句,農資采購別圖便宜,正規渠道的地膜抗凍性強三倍。這場霜凍過后,緊跟著就是玉米間苗期,該出手時千萬別猶豫。
種地沒有捷徑,跟著天氣走,盯著苗子長,收成自然差不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