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畫藝術委員會會員、中國北方畫院藝術委員會副主任、一級美術師王華(字墨媛)的水墨山水《家在深山白云間》,以黃山地脈為藍本,于2009年入選首屆安徽省全省書畫院聯展,其作品既承宋元筆墨之精微,又融當代審美之空靈,堪稱文人山水精神的當代轉譯。
王華中國畫《家在深山白云間》
畫面主體以黃山奇崛山勢為骨,群峰如劍戟凌霄,峭壁層疊似屏,盡顯“高遠”之勢。王華以篆籀筆法勾斫山體,焦墨皴擦出斧劈痕,巖壁肌理剛勁如鐵,與淡墨渲染的遠峰形成虛實對比。近景古松虬曲盤結,松針以細筆攢簇,墨色濃黑如漆,與山間飛瀑的“飛白”筆意相映,暗合“干裂秋風,潤含春雨”的筆墨辯證法。溪流自云深處蜿蜒而下,以“之”字形構圖串聯近、中、遠景,使觀者視線隨流水溯回山間,最終落于云霧掩映下的數椽屋舍——此處留白尤見匠心,既為“家在深山”點題,又以“計白當黑”之法讓云氣自然流動,令畫面頓生“空山新雨”的濕潤氣息。
作為黃山市書畫院代表畫作之一,王華深諳徽州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哲思。畫中屋舍僅以淡赭略染輪廓,隱現于云靄之間,既是對倪瓚“一河兩岸”簡逸圖式的致敬,亦暗含道家“大隱于野”的生存智慧。山腰云霧以生宣暈化特性層層積染,墨色由濃至淡過渡如呼吸,恰似《莊子》所言“乘云氣,御飛龍”的逍遙之境。
此作最耐人尋味處,在于對古典山水語匯的創造性轉化。王華以積墨之感,近景山石經七染八點,墨色渾厚如夜;中景峰巒則以破墨法營造霧氣蒸騰之勢,水痕與墨跡相互滲透,形成“元氣淋漓障猶濕”的視覺韻律。飛瀑處理更具現代意識——摒棄傳統線描程式,轉而以留白為骨、淡墨烘染為肉,使水流既有銀河傾瀉的勢能,又含云煙吞吐的柔質。這種“剛柔互濟”的筆墨語言,與其一級美術師身份相契,彰顯出學院派畫家對傳統的深刻解構與重構。
王華(墨媛)中國畫《家在深山白云間》
《家在深山白云間》作為新世紀文人山水的重要實踐,既延續了范寬“山水有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造境理念,又以現代構成意識重構空間秩序。畫中云壑松風、墨韻水聲,皆是王華作為一級美術師對黃山地域文脈的詩性詮釋,更是中國山水畫從古典“林泉高致”向當代“精神棲居”轉型的生動注腳。當觀者駐足畫前,仿佛聽得見松濤與墨色共顫,看得見千年山水精神在宣紙上的涅槃重生。 (文/青山)
畫家簡介:王華,字墨媛,原名汪云華,1968年8月生于蕪湖市,中國書畫藝術委員會會員,中國北方畫院藝術委員會副主任,一級美術師,中國民主同盟盟員,安徽省美術家協會會員,黃山市書法家協會會員、黃山市屯溪美協副主席。喜歡文學,愛好作詩詞,署名王華(墨媛)發表多篇美術論文,其中《傳統文化是當代美術創新的時代訴求》被多家網站收入文庫。2008年7月中國文藝出版社《美術時空 王華國畫作品特刊》發行、2014年1月《中國品牌》雜志總第79期中國藝術家欄目第126-127頁刊登人物簡介及國畫作品。
王華墨媛中國畫在《家在深山白云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