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加坡新冠疫情再度活躍起來,專家預計五月下旬將出現又一波的高峰值。對于還未感染的大多數人,比較關心的是日常生活中該如何預防呢?
日常預防:從 "治未病" 到 "養正氣"?
"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新加坡貢方堂TCM丘保潤醫師結合新加坡生活環境,提出一套中西醫結合的預防方案:?
(一)中藥調理:未病先防,因人而異?
芳香化濕茶(適合濕熱體質 / 長期空調環境者):藿香 6g、佩蘭 6g、薄荷 3g、炒白扁豆 10g、甘草 3g,沸水沖泡代茶飲,可化濕醒脾、通暢氣機。?
益氣固表方(適合免疫力低下 / 老年人):黃芪 15g、白術 10g、防風 6g、太子參 10g、麥冬 10g,煮水代茶,源自玉屏風散合生脈飲,可補氣養陰、增強衛外功能。?
穴位貼敷:每周 2 次在大椎穴、足三里穴貼敷溫陽藥膏(含附子、肉桂等),激發經絡之氣,尤其適合畏冷易感冒者。
(二)生活調護:順應天時,顧護脾胃?
飲食原則:避免過食生冷(如冰飲、沙拉)及油炸食品,濕熱體質者可多吃冬瓜、絲瓜、赤小豆;脾虛者宜食小米粥、山藥、蓮子。丘醫師特別推薦 "四神湯"(茯苓、芡實、蓮子、山藥)煮粥,可健脾利濕,改善腸道菌群平衡。?
運動建議:選擇舒緩的八段錦、太極拳,每日 30 分鐘。重點練習 "調理脾胃須單舉"" 雙手托天理三焦 "等動作,促進氣機升降。辦公族可常做" 鳴天鼓 "(雙手捂耳彈擊后腦)、" 揉迎香 "(按摩鼻翼兩側),通鼻竅、防外感。?
情志管理:長期焦慮會導致 "肝氣郁結、肺氣不宣",建議每日進行 10 分鐘冥想,或按壓太沖穴(足背第一、二跖骨間)、膻中穴(兩乳頭連線中點),以疏肝解郁、寬胸理氣。?
對于公眾關心的 "預防中藥是否人人可服" 問題,丘醫師強調:"中藥預防需辨證施方,濕熱體質當清熱利濕,氣虛體質宜補氣固表,孕婦、兒童及慢性病患者需在醫師指導下使用,避免 ' 誤補留邪 ' 或' 攻伐傷正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