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高溫悶熱天氣,不少人出現口干舌燥、食欲下降、脾胃失調、上火等問題。此時,若吃點苦味食物,能起到健脾開胃、清熱解暑、促進消化的作用。但吃過多的苦味食品易傷脾胃,引起惡心、嘔吐、腹瀉等不良反應。因此,夏季吃“苦”要適量。
圖片來源:攝圖網
夏季為何要吃“苦”
人體的五臟功能和自然界的五行及四季消長的變化相對應,其中夏季屬五行中的“火”,對應五臟中的“心”。據《黃帝內經》,“苦入心”“心惡熱”,因此不少觀點都提到夏季養生要吃“苦”降“心火”以“養心”。中醫認為,夏天天氣酷暑悶熱濕氣重,既傷腎氣又困脾胃。從中醫角度講,苦味食物皆屬寒涼性質,具有清熱瀉火、祛暑燥濕、生津開胃的功效,特別適合在炎熱的夏季食用。苦味食物能通過其健脾燥濕、固腎的作用,達到平衡機體功能的目的。現代研究證明,苦味食物多含有生物堿、氨基酸、苦味素、維生素及礦物質等人體必需物質,且具有抗菌消炎、解熱去暑、提神除煩、健胃等功效。
哪些人不宜吃“苦”
但吃“苦”也要適度,過多食用或食用苦味過重的食物,可能會損傷脾胃,引起惡心、嘔吐等副作用。
對脾胃虛寒者來說,吃“苦”可能出現腹脹腹痛,甚至嘔吐、腹瀉等癥狀;
脘腹冷痛、大便溏泄的患者也不宜食用苦寒食物,否則會加重病情;
學齡前兒童為純陽之體,胃常有余,脾常不足,不宜過食;
孕婦應慎食苦味食物,例如苦瓜內含有奎寧,食用過量會刺激子宮收縮,可能造成流產。
此外,經期女性也不宜多吃苦味食物。因為苦味食物多數為寒性或涼性,經期過度食用,可使經脈凝澀、血行受阻,進而導致經行不暢、痛經、閉經等婦科疾病。即使在炎熱的夏季,經期也不宜過多食用苦味食物。特別是寒性痛經的女性,即使非經期也應該少吃。
相關鏈接:五種“苦”菜適宜夏季吃
苦瓜苦瓜營養豐富,特別是維生素C含量很高,還含有粗纖維、胡蘿卜素、苦瓜甙,以及磷、鐵等多種礦物質和氨基酸等,具有增食欲、助消化、除熱邪、解疲乏、清心明目、益氣壯陽等作用。其含有較多的脂蛋白,經常食用可以增強人體免疫功能。苦瓜的苦味源自它含有抗瘧疾的奎寧,其能抑制過度興奮的體溫中樞,達到清熱解毒的功效。苦瓜還有降血糖作用。
苦筍苦筍是夏季餐桌上的可口菜肴。人們常用苦筍、排骨,加上咸菜配制成苦筍煲,味道鮮美,令人回味無窮。中醫認為,苦筍味甘,性涼而不寒,具有消暑解毒、減肥健身、健胃消積等功效。
苦菜苦菜鮮嫩爽脆,味苦又清香,回味甘甜。如不太喜歡苦味,可先將苦菜過水去除苦味后,再涼拌生吃。中醫認為,苦菜性味苦,性寒,具有清熱涼血、解毒作用。《本草綱目》記載:“苦菜調十二經脈,安心益氣,輕身耐老,強力明目。”腌苦菜是夏日佐飯的美味佳肴,具有爽口開胃、消暑、清心除煩的作用。
枸杞苗枸杞苗又叫甜菜、枸杞尖。中醫認為,枸杞苗全株性涼,味甘苦,具有清熱除煩、滋陰明目的作用。適于治療陰虛發熱、消渴口干、手足心熱及肝腎虧虛、兩目干澀、虛火牙痛等病癥。
萵筍萵筍又叫千金菜、萵菜。中醫認為,萵筍性涼,味苦、甘,具有通利小便、開胸利膈、順氣調中、清熱止渴的作用。適于治療小便不利、脾胃氣滯、飲食不振、消渴多飲等病癥。萵筍可炒、可拌,炒要用大火快炒,拌要放少許精鹽稍腌后,擠去汁,再食用。
最后再次提醒,不要沒事自討“苦吃”。飲食注意均衡就好,每天大量吃一種食物的做法是不可取的,過猶不及!
文/張乾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