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瞿麥,又名巨句麥、大蘭、山瞿麥。本品為石竹科植物瞿麥或石竹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花果期采割,除去雜質,干燥。主產于河北、遼寧等地。
性狀特征
1、瞿麥
莖圓柱形,上部有分枝,長30~60cm;表面淡綠色或黃綠色,光滑無毛,節明顯,略膨大,斷面中空。葉對生,多皺縮,展平葉片呈條形至條狀披針形。枝端具花及果實,花萼筒狀,長2.7~3.7cm;苞片4~6,寬卵形,長約為萼筒的1/4;花瓣棕紫色或棕黃色,卷曲,先端深裂成絲狀。蒴果長筒形,與宿萼等長。種子細小,多數。氣微,味淡。
2、石竹
萼筒長1.4~1.8cm,苞片長約為萼筒的1/2;花瓣先端淺齒裂。
炮制
除去雜質,洗凈,稍潤,切段,干燥。
性味歸經
味苦,性寒。歸心、小腸經。
功能主治
利尿通淋,活血通經。用于熱淋,血淋,石淋,小便不通,淋瀝澀痛,經閉瘀阻。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或入九、散。
外用:適量,煎湯洗;或研末撒。
效用分析
瞿麥苦寒降泄,其性滑利,善清心與小腸火,入小腸經能導熱通下竅而有利尿通淋之功效,為治淋要藥。故多種淋證,小便不利,淋漓澀痛均可應用。尤其是熱淋、血淋最為適宜。瞿麥入心經,走血分,能活血散結通經。血熱瘀阻之經閉或月經不調尤為適宜。
配伍應用
1、瞿麥和海金沙
瞿麥長于利水通淋;海金沙長于通淋消石。二藥合用,有通淋利水消石之功能。適用于濕熱或石淋導致的疼痛、尿血。
2、瞿麥和梔子
瞿麥長于利尿通淋;梔子長于涼血利尿。二藥合用,有清熱涼血利尿之功能。適用于下焦濕熱之小便淋漓熱痛、血尿等。
鑒別用藥
1、木通與瞿麥
兩者均為利水通淋藥,苦寒,歸心、小腸經,都能利水通淋,用于淋證、小便淋漓澀痛等;又都能活血通經,用于經閉等。瞿麥又入膀胱,為治淋專藥,利尿通淋止痛作用較好,各種淋證均能用之,尤宜于熱淋、血淋。但木通善清心除煩,通經下乳;用治心火上炎,口舌生瘡以及心火下移于小腸所致心煩尿赤及濕熱痹痛,乳汁不下等。
方劑舉隅
1、八正散
主治病癥:大人、小兒心經邪熱,一切蘊毒。癥狀包括咽干口燥,大渴引飲,心忪面熱,煩躁不寧,目赤睛疼,唇焦鼻衄,口舌生瘡,咽喉腫痛;還可治療小便赤澀,或癃閉不通及熱淋、血淋。
藥物組成:車前子、瞿麥、萹蓄、滑石、山梔子仁、甘草(炙)、木通、大黃(面裹煨,去面,切,焙)各一斤。
服用方法:將藥物研成散劑。每次服用二錢,加水一盞,放入燈心草,煎至七分,去掉藥渣,溫熱服用,在飯后、臨睡前服用。小兒根據自身情況適量服用。
2、栝蔞瞿麥丸
主治病癥:治療小便不利,體內有水氣且患者苦于口渴的癥狀。
藥物組成:栝蔞根 (天花粉) 二兩,茯苓、薯蕷 (山藥) 各三兩,附子一枚(炮),瞿麥一兩。
服用方法:將五味藥物研成細末,用蜜煉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用溫水送服三丸,一日服用三次。如果沒有效果,可增加到七、八丸,以小便通暢、腹中溫暖為見效標準。
3、南天竺飲
主治病癥:治療血液妄行,九竅都出血,且服用其他藥物無法止血的情況。
藥物組成:南天竺草(生瞿麥)拇指大一把(銼碎),大棗(去核)五枚,生姜一塊(如拇指大),燈草如小指大一把,山梔子三十枚(去皮),甘草(炙)半兩。
服用方法:將這六味藥銼碎,放入瓷器中,加水一大碗,煮至半碗,去掉藥渣后服用。
各家論述
1、《神農本草經》:主關格諸癃結,小便不通,出刺,決癰腫,明目去翳,破胎墮子,下閉血。
2、《名醫別錄》:養腎氣,逐膀胱邪逆,止霍亂,長毛發。
3、《藥性論》:主五淋。
成藥例證
1、清淋顆粒
組成:瞿麥、木通、萹蓄、鹽車前子、滑石、大黃、梔子、炙甘草。
功效:清熱瀉火,利水通淋。用于膀胱濕熱所致的淋證、癃閉,癥見尿頻澀痛,淋瀝不暢,小腹脹滿,口干咽燥。
注意事項
* 孕婦慎用。
作者:中山市小欖人民醫院 毛文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