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精美了!中國傳統(tǒng)手工藝的技術實在是奇妙細膩,產品實用又精美……”近日,在第二十一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yè)博覽交易會上,精美的青神竹編制品吸引了不少觀展者的目光。
對于這樣的夸獎,參展企業(yè)早已習以為常。近年來,青神竹編這項國家級技藝通過“走出去”與“引進來”的雙向奔赴,已為萬余名學員授藝。
青神竹編《清明上河圖》。吳敏攝
破竹生花:國際課堂傳技藝
“這次培訓我們將繼續(xù)毫無保留地分享和傳授我們的技術,為推動中幾兩國的竹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以及綠色可持續(xù)發(fā)展作出更大的貢獻。”近期,在青神竹編技術培訓基地舉辦的幾內亞國家竹藤編編織技術培訓班上,講師趙爽說道。
培訓班上,竹刀輕劃間,青竹瞬間分解成32根均勻竹條,竹條化作纖細竹絲在空中劃出優(yōu)美弧線……匠人們用精湛的技藝一次次打破學員的原有認知。“中國匠人處理材料的智慧,對我們開發(fā)本土資源太有啟發(fā)了!”培訓班學員阿布巴卡爾·班古拉表示,上一次到四川青神參加完培訓后就回鄉(xiāng)創(chuàng)建了自己的企業(yè),希望通過這次培訓,讓自己在技術上、思想上進一步提升。
這已是國際竹藤中心連續(xù)第三年在四川省眉山市青神縣舉辦竹編技能國際培訓班。據了解,近年來,青神縣竹編技術培訓基地已承辦多期國際培訓班,共為5000余位外國學員進行竹編技能培訓,通過竹編技藝的學習與傳承,不僅編織出了精美的竹制品,更編織出中外友誼的紐帶。
經緯交織:廿三載跨國共傳承
2001年,青神竹編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陳云華首次為國外學員授課,拉開了竹編技藝全球傳播的序幕。從“編出樓房汽車”的致富傳奇到開發(fā)25類3000余種竹編產品,這門非遺技藝正加速出海。
陳云華等匠人累計赴26國駐點教學,高峰期每年駐外超半年。如今,“出海面授+駐地培養(yǎng)”模式已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qū)建成61個傳習所、17個培訓點,累計培訓學員超萬人。
2021年,突破線下時間和場地的局限,青神竹編課堂被搬到了“線上”。當年12月,陳云華通過直播帶著國外學員“云游”竹編博覽館,并在線示范編織技法。從竹刀握法到竹絲分縷,他反復拆解動作,確保屏幕前的學員學得會、用得上。
“2023年教師節(jié),幾內亞學員課后編織的竹編玫瑰是我收到過的最特別的禮物。”陳云華笑道。這場跨越山海的傳承,仍在云端與線下續(xù)寫新篇章。
以竹為橋:竹博會聯動世界
2024中國國際竹產業(yè)交易博覽會期間,1.3萬平方米的展區(qū)內,“以竹代塑”、非遺、竹食品等7大板塊上萬件產品集中亮相,260家參展商匯聚一堂。博覽會期間,主題研討會、海外市場拓展會、竹產業(yè)推介會等活動接連舉辦,搭建起全球竹產業(yè)交流平臺。
沙特企業(yè)成為展會焦點。沙特代表經跨境電商“滿竹里”牽線,考察青神全場景“以竹代塑”生活,計劃一比一“復刻”竹里院子并打造國際一流酒店。眉山市進出口商會舉辦竹產業(yè)出海論壇,助力外賓了解竹酒店供應鏈。“唯有竹博會,才能提供如此全面的產業(yè)鏈考察機會。”滿竹里負責人鄒松表示,在2018年竹博會升級為國際展會后,滿竹里將青神產品銷往全球58個國家和地區(qū)。
展會不止助力跨境電商,還聚焦竹產業(yè)創(chuàng)新。德裔美國人高倫帶來的竹制“植物聲音播放器”賺足眼球,其專利技術將植物電脈沖轉化為音樂,竹制外殼既環(huán)保又增強沉浸感。這款出口7年的產品,首次通過竹博會試水國內市場,此外,德國工藝竹啤酒、竹纖維農用地膜等新品也紛紛亮相,展現竹產業(yè)多元可能。
從傳統(tǒng)技藝展示到產業(yè)鏈協同,從本土實踐到全球合作,青神竹博會正以開放姿態(tài),推動“以竹代塑”理念落地,書寫竹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的新篇章。(吳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