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6日,由廣東省社會心理學會、華南師范大學心理學院、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主辦,廣東省社會心理學會生涯規劃與心理健康專業委員會承辦,廣東省教育服務公司、緯英科技有限公司、佛山|中山|東莞|惠州等地心育名教師工作室協辦的“廣東省第二屆青少年生涯教育與教學研究論壇暨廣東省社會心理學會生涯規劃與心理健康專業委員會2025年會”在華南師范大學圓滿落幕。本屆論壇以“科技賦能,領航生涯”為主題,吸引了來自廣東省及香港地區的200余名教育界專家、學者、教師及業界代表參會,共同探討生涯教育的創新路徑與未來方向。
開幕式:多方聚力,共話生涯教育新篇章
論壇開幕式由廣東省社會心理學會副會長、廣州大學教務處處長聶衍剛教授主持。廣東省社會心理學會會長、華南師范大學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張衛教授在致辭中強調,生涯教育是連接社會各領域的重要紐帶,需凝聚多方力量,推動理論和實踐的雙向創新。華南師范大學心理學院黨委書記劉冬梅指出,學院始終致力于心理學學科建設與社會服務,尤其在生涯教育領域培養了大批骨干人才。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副總編輯劉鴻濱表示,出版社將持續為學術成果傳播提供支持,助力生涯教育高質量發展。開幕式上還舉行了專委會委員聘任儀式,為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秘書長及委員頒發證書。
廣東省社會心理學會會長張衛教授致辭
華南師范大學心理學院黨委書記劉冬梅致辭
廣東省高等教育出版社劉鴻濱副總編輯致辭
專委會證書頒發
專委會證書頒發
前沿報告:深刻洞察,引領生涯教育新方向
論壇主旨報告、專題報告分別由聶衍剛和廣東省社會心理學會副會長、廣州大學路紅教授主持。北京師范大學喬志宏教授、香港特別行政區李少鋒先生作主旨報告。喬志宏在《創建生涯目標 引領學生發展》報告中提出,學生發展指導需聚焦生涯目標、發展任務與心理健康,建議學科教學應重視學生體驗,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加大“生涯 - 學科”融合力度,讓他們清晰認識到學習與未來生涯的緊密聯系,幫助學生建立明確的發展目標;同時,要著力建設學生發展指導體系,為學生提供個性化、全方位的指導。李少鋒分享了香港生涯教育的實踐經驗,強調家校社協同育人的重要性。
張衛教授在《AI時代的生涯能力及培養》專題報告中指出,AI技術對能力需求、教育模式與價值觀念帶來三重挑戰,并提出“決勝AI時代的六大核心能力”,包括身心健康力、跨界創新力、人機協同力、社會共生力、生涯應變力和意義建構力。他建議學校通過構建AI通識課程體系、推行“教師+AI”教學模式、實施多維動態評價等多種方式,賦能學生六大能力的培養,為生涯教育指明方向。此外,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李之寧老師、深圳中學高中園學生工作負責人陳堅、香港萬鈞伯裘書院黃穎東校長、梁國龍副校長的專題報告分別從校本實踐、課程研發、課程特色等角度分享了創新案例。
廣州大學聶衍剛教授主持開幕式和主旨報告
北京師范大學喬志宏教授作主旨報告
香港特別行政區李少鋒先生作主旨報告
華南師范大學張衛教授作專題報告
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李之寧老師作專題報告
深圳中學高中園學生工作負責人陳堅作專題報告
香港萬鈞伯裘書院黃穎東校長作專題報告
廣州大學路紅教授主持專題報告
分壇研討:多維探索,匯聚交流各地新實踐
5月16日下午5場分論壇圍繞“學校總體設計、學科融合、專題活動設計、主題課程設計、生涯輔導設計”主題展開,進行了32個主題報告。與會專家和老師分享了各自在生涯教育領域的最新成果與實踐經驗,為參會代表打造了一場匯聚智慧的學術與實踐盛宴。
“學校總體設計”分論壇由原中山市教育教學研究室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員、中學心理正高級教師梁劍玲老師和廣雅中學專職心理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負責人吳小建老師主持。佛山市南海區桂城中學劉明翔、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徐昶斌、佛山市南海區大瀝鎮育德學校朱琳、佛山市順德區容山中學陳雪瑩、東莞市寮步中學楊冰瑤、新豐縣第一中學婁宇婷、珠海市梅華中學胡艷、佛山市榮山中學劉嘉琪、東莞市第五高級中學蘇曉雯九位老師進行了分享。其中,徐昶斌老師主導構建“大中小學思政一體化”育人體系,以生涯教育為切入點,推動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金融學院與佛山市南海桂城中學深度合作,共建“金融特色高中”。劉明翔老師基于校情學情,提出“七彩生涯,學分激勵”學生發展指導評價體系。楊冰瑤老師構建初中“生涯+”教育體系,以“和教育”理念為引領,融合實踐探索、學科融合與協同助力,開發《筑夢青春 逐光而行》等校本資源。
中山市教育教學研究室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員梁劍玲老師
廣雅中學專職心理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負責人吳小建老師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金融學院黨委書記徐昶斌老師
佛山市南海區桂城中學學生發展指導中心主任劉明翔老師
東莞市寮步中學教研處副主任楊冰瑤老師
“專題活動設計”分論壇由佛山市順德區中小學心育指導中心主任、順德區實驗中學校長陳萍老師和廣州中學學生發展指導中心主任、中學政治高級教師李青老師主持。李青、佛山市順德區梁銶琚職業技術學校龍鳳明、東莞市東莞中學松山湖學校譚曉瑩、緯英數字科技(廣州)有限公司黃星維、江門市新會尚雅學校張君、佛山市第二中學繆祝意、東莞市第十高級中學趙麗莉、佛山市南海區黃岐初級中學林綠莘八位老師進行了分享。其中,李青老師介紹了學校構建的“認知—體驗—決策—行動”課程體系。課程聯動300余家單位形成科技、醫療、法律等多元實踐網絡,以“五步體驗法”為核心,學生通過參訪生產線、模擬崗位任務、職業訪談及公益實踐,深度理解職業特性與社會價值。黃星維先生介紹了緯英科技研發的“學生發展指導智慧平臺”。該平臺將生涯理論與數字技術深度融合,設計“內部探索-外部探索-決策行動”三階段游園會;通過興趣島游戲、MBTI測評、職業信息庫等十余個數字化互動站點,實現數據自動采集、實時生成個性化報告,并創新采用平板電腦、數字大屏等設備提升沉浸感。
佛山市順德區中小學心育指導中心主任、順德區實驗中學校長陳萍老師
中學政治高級教師,廣州中學學生發展指導中心主任李青老師
緯英數字科技(廣州)有限公司主管合伙人黃星維先生
“主題課程設計”分論壇由佛山市南海區教育發展研究中心教研員、中學心理健康一級教師謝銳欽老師主持。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心理學科組長、廣東省家庭教育名師工作室主持人林佩珠、謝銳欽、廣州市第二中學楊海榮、佛山市南海區大瀝鎮瀝東小學潘淑幼、佛山市南海區星輝學校馬躍、廣州市執信中學林少惠、華南師范大學附屬惠陽學校沈明星、中山市中小學心理健康市級中心陳曉新八位老師進行了分享。其中,林佩珠基于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自我賦能、自主成長、自覺興華的自華教育理念,面向學生、家長、教師構建了三位一體的Ⅲ-334高中生涯教育課程體系,開發了“頂天立地”學生指導課程、“成長階梯”家長指導課程和“共同發展”教師指導課程。謝銳欽老師基于生涯教育相關理論,立足區域發展需求,從課程與教師兩個層面構建了“小學-初中-普通高中”一體化課程體系,該課程以生涯發展理論、認知信息加工理論和社會認知生涯理論為指導,分階段設置啟蒙、探索、準備三階段目標,通過主題式學習與多元評價,培養學生生涯適應力。
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心理學科組長,廣東省家庭教育名師工作室主持人林佩珠老師
佛山市南海區教育發展研究中心教研員謝銳欽老師
“生涯輔導設計”和“學科融合”分論壇由廣東實驗中學天河學校副校長、廣東省名教師工作室主持人、中學心理正高級教師藍敏老師主持。智識教育科技(佛山)有限公司陳廣汕、東莞市汽車技術學校林安琦、惠州市東江高級中學聶麗媚、中山市桂山中學鄧秀平、廣東省東莞市松山湖第二小學李瑜、佛山市南海區桂城街道第一初級中學洪艷青、廣東實驗中學深圳分校梁珊珊、佛山市南海區南海中學陳順達八位老師進行了分享。其中,陳廣汕老師從個案背景、咨詢過程、技術亮點、技術展望四個方面介紹了測評與短焦咨詢的有機融合,重點介紹了在此基礎上形成的雙軌技術體系,為解決青少年心理問題以及學業生涯規劃提供了新的視角。梁珊珊老師分享了如何以閱讀文本、語法應用、語法練習等為載體,通過情境教學、問題導向和合作學習等方法,將英語知識學習與生涯教育有機融合,以打破學科界限,采用多樣化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提高生涯教育實效性。
廣東實驗中學天河學校副校長、中學心理學正高級教師藍敏老師
智識教育科技(佛山)有限公司陳廣汕老師
廣東實驗中學深圳學校梁珊珊老師
總結展望:協同創新,共“賦”未來
本次盛會聚焦前沿議題,貫通理論探索與教育實踐;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通過多維協同創新促進生涯教育高質量發展;并健全長效發展機制,通過會后首期生涯規劃指導師(C證)認證培訓及優秀案例征集評選,賦能從業者持續成長。論壇的成功舉辦,標志著廣東省乃至全國生涯教育事業邁入協同創新、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我們呼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攜手探索科技賦能生涯教育的新路徑,以科技之翼托舉青少年生涯夢想,以協同之力譜寫未來教育新篇章!
責任編輯:劉聰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