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豐都縣三合街道童仙寨社區二組,常能看到這樣一幕:69歲的曹順英和丈夫在田間捏玉米肥球,每隔一小時左右,她就匆匆趕回家,照顧93歲高齡的譚興碧老人。為老人端屎接尿、遞茶送水后,又急忙返回田間勞作,一天往返六七次,她卻毫無怨言,這早已成為她生活的日常。譚興碧并非曹順英的親婆婆,那曹順英緣何如此悉心照料?
曹順英照顧譚興碧。李達元攝
曹順英有過兩段婚姻,譚興碧是她前夫的嬸嬸,膝下無兒無女。為求晚年依靠,譚興碧將曹順英的前任丈夫視為親生兒子,前任丈夫也接納了她。自曹順英嫁入家門,便把譚興碧當作親婆婆,與前夫一同照顧老人。彼時譚興碧不到50歲,身體硬朗,還能幫忙操持家務。曹順英生育后,譚興碧貼心照顧兒媳坐月子,一家人靠種地為生,雖收入微薄,但相互扶持,日子過得溫馨和睦。
然而,命運無常。曹順英45歲那年,丈夫牽牛耕地時,因給牛戴枷不慎激怒牛,被牛踢中,不幸離世。這突如其來的變故讓曹順英痛不欲生,甚至產生輕生念頭。幸得鄰里耐心勸解,想到家中老小,她才重拾生活希望。此時,譚興碧已69歲,遭遇白發人送黑發人,悲痛萬分并大病一場。曹順英堅定地對老人說:“您放心,我不會不管您。”
丈夫去世一年后,好心人給曹順英介紹對象,可她始終將男方愿意與自己一起贍養“婆婆”作為結婚條件,這一要求嚇跑了眾多相親者。曹順英心想:“連老人都不能接受的男人,婚后生活必定矛盾重重。”于是,她婉拒牽線,決定獨自生活,種地、照顧老人,還抽空打零工補貼家用。
四年后,曹順英遇到現任丈夫梁志華。見面時,她直言:“我有個70多歲的‘婆婆’,若結婚,我必須帶著她,日后一起為她養老送終,你愿意嗎?”梁志華毫不猶豫地答應:“我愿意,都聽你的。”婚后,梁志華信守承諾,對曹順英關愛有加,對老人也真心相待,讓曹順英逐漸放下心來,夫妻二人共同承擔起照顧老人的責任。曹順英回憶道:“剛結婚那幾年,丈夫外出打工,省吃儉用,錢都交給我,年底回家還給我和‘婆婆’買新衣、好吃的。”
隨著譚興碧年歲漸高,身體活動能力喪失,基本臥床,曹順英和丈夫也日漸年邁。考慮到妻子照顧老人又干農活太辛苦,梁志華決定回家。曹順英感慨:“丈夫回來后,我輕松了許多,但照顧老人的責任一點沒少。”夫妻分工明確,丈夫主抓農活,曹順英農忙時搭把手;家務由曹順英負責,丈夫有空也幫忙。多數時候,曹順英在家專心照顧老人,端屎接尿、翻身換被褥、洗漱梳頭、擦身換衣,梁志華常給老人洗腳,老人若有個頭疼腦熱,他不管何時都背老人去村衛生站看病。曹順英說:“‘婆婆’沒了咀嚼能力,丈夫就常把豬肉剁成肉泥熬粥,一勺勺喂給老人。天氣好時,還背老人到院壩曬太陽。”
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但譚興碧老人已93歲高齡,除偶爾感冒,身體康健,安享晚年。附近老人羨慕譚興碧有如此孝順的“兒媳”和“女婿”,還將他們當作教育子女的榜樣。曹順英用一生詮釋了“孝”的真諦,她的故事溫暖人心,照亮了身邊每一個人。(李達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