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網絡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請悉知。
馮玉祥:從誓死反蔣到滿盤皆輸,一場注定的敗局
馮玉祥當初信誓旦旦地踏上反蔣戰場,滿腔熱血地想要推翻蔣介石,甚至樂觀到覺得自己能“直搗浦口,活捉蔣介石”。
但誰能想到,短短幾個月后,他不僅輸掉了整場戰爭,連自己的西北軍也被打得七零八落,自己更是落得個徹底出局的下場。
一個曾經叱咤風云的大軍閥,怎么就把自己玩成了最大輸家?
這一切的起點,要從閻錫山的“苦肉計”說起。
1930年初,閻錫山和蔣介石的矛盾已經不可調和,他急需一個強力盟友來撐起反蔣大旗。
這時候,馮玉祥正被軟禁在山西,成了閻錫山手中的一張牌。
閻找了個合適的時機,親自去見馮,一見面就抱頭痛哭,痛訴自己這些年有多對不起老朋友,甚至當場歃血為盟,表示要“同生死,共患難”。
馮玉祥被這場戲感動得不行,立刻決定跟閻錫山并肩反蔣。
但馮玉祥哪里知道,自己這一趟“逃出生天”,其實只是閻錫山手里的一步棋。
閻錫山送了他50萬元軍餉、200挺機槍、2000袋面粉,表面上看是雪中送炭,但這點資源,真的能支撐一場大戰嗎?馮玉祥沒細想,他以為自己手握西北軍25萬精兵,加上閻錫山的晉軍和李宗仁的桂軍,總兵力接近80萬,對付蔣介石的60萬中央軍不是問題。
但他忽略了一點:打仗靠的不只是人頭數目,還有后勤、武器、戰略布局,更重要的是——盟友靠不靠譜。
馮玉祥的自信在戰前達到了頂峰,他甚至認為張學良不會出兵幫蔣介石,最多就是討價還價,等到新政府成立,東北方面自然會得到好處。
然而,張學良的算盤并不是這么打的。
他對蔣介石的態度始終曖昧,既不明確支持閻馮倒蔣,也不直接站在蔣介石一邊,只是靜觀其變。
馮玉祥還以為自己多了個隱形盟友,實際上,他只是被張學良晾在一旁,自作多情罷了。
反蔣大戰正式打響后,馮玉祥的西北軍全線壓上,沒有留任何退路。
他一心想著“勝則南下建政府,敗則同歸于盡”,根本沒考慮過失敗的可能性。
而蔣介石呢?一開始他還在猶豫要不要和談,但看到閻錫山和馮玉祥如此決絕,他立刻調整戰略,直接下令討伐。
蔣介石的反擊極為迅速,戰爭初期,晉軍和西北軍在山東和河南一帶展開激戰,雙方互有勝負。
但很快,馮玉祥發現,自己的部隊開始吃緊了。
西北軍的后勤供應遠遠跟不上,部隊連續作戰,士氣下降。
而蔣介石這邊,武器彈藥充足,中央軍的戰斗力遠比西北軍和晉軍強,漸漸地,戰局開始逆轉。
更讓馮玉祥始料未及的是,他最害怕的事情真的發生了——張學良站隊了。1930年9月,張學良正式宣布支持蔣介石,東北軍入關,直接切斷了馮玉祥的后路。
馮玉祥曾經幻想的“東北保持中立”徹底破滅,西北軍陷入前后夾擊的絕境。
局勢一邊倒后,馮玉祥的部隊開始四散而逃,西北軍的將領們也明白,大勢已去,紛紛選擇投降或者自保。
馮玉祥眼看無法挽回,只能宣布辭職,退出政壇。
他的西北軍徹底瓦解,自己也失去了最后的政治資本。
有人說,馮玉祥的失敗其實早就埋下了伏筆。
他太過感情用事,把政治斗爭當兄弟義氣,把閻錫山的眼淚當真情,把張學良的沉默當默認。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并非時政社會類新聞
他以為自己能掌控大局,實際上只是被人利用的一顆棋子。
最終,他輸掉了整場戰爭,也輸掉了自己的一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