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的新能源戰略突然來了一次頗具話題性的調整,近日本田官方宣布,將原計劃到2030年度用于純電動汽車和軟件開發投資的10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5003.3億元)削減3成,減少至(約合人民幣3502.73億元)。
看到這,不少人可能會以為本田對純電動車失去興趣。但事實并非如此,這次針對技術研發投資方面的調整,實際上是對新能源戰略重新做了一次精細化的布局與優化,把好鋼用在刀刃上。
從官方公布的資料能看到,這次本田在電池研發方面削減的1萬億日元,相關的制造領域則削減了2萬億日元,主要是因為本田在加拿大投資的電動車項目暫停推進所導致。
這項被稱之為加拿大史上最大汽車投資的本田(Honda)電動車超級工程,因關稅原因而不得不延遲兩年,本田公司首席執行官三部敏宏(Toshihiro Mibe)此前公開表示,將觀察兩年后電動汽車市場的狀況,再決定是否繼續推進該項目。
至于軟件開發方面,本田依舊保持2萬億日元的投入,但研發的方向有所調整對于混動動力技術研發的比重將有所增加。此外,對于本田2030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的預期,官方也將目標降低了30%,但汽車總銷量提高到360萬輛的水平以上,并將混合動力作為支撐銷量的主力產品,目標將達到220萬輛。而本田官方的解釋,主要是因為當前電動汽車市場放緩,因此才作出這樣調整。
可以看出,本田對于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還是保持著理性的態度,純電動車依舊作為本田長遠發展的目標。但在純電動化的轉型過程中,本田并沒有急于求成,優先發展更符合自身技術優勢的混合動力,讓傳統燃油車消費者逐漸過渡到混合動力車型,最終往純電動車方向發展。
針對電池和電機等關鍵部件,本田將進一步實現技術的提升,燃油效率將提高10%以上,下一代混合系統的成本降低超過50%以上,從而提升產品整體競爭力,2027年開始的四年時間內,本田將在全球推出13款新一代混合動力汽車。作為本田汽車全面轉型象征的全新“H標志”,從 2027年以后將在全新一代車型上陸續開始使用,并不局限電動汽車,還將用在混合動力汽車上。事實上,廣汽本田P7和東風本田S7,已經率先用上了這個全新標志。
大家或許會有這樣的疑問,現在降低純電動車的研發成本,日后真的不會掉隊嗎?事實上,而且,由于混動技術更為復雜,本田適當增大相關技術研發的資源比重也是無可厚非。同時,從技術層面來說,混動技術與純電技術具有一定的互通性,混動車型重視電驅、電控的緊湊化,也重視功率密度和效率,而這些相關技術未來必然也能應用到純電動車型上面。
至于純電動車的電池及電池管理,才是最需要重點實施技術攻關的領域,按照本田連變速箱都必須要自研的老傳統,自研電池或許才符合本田的風格。
但事實上沒這個必要,就在前不久,本田與寧德時代正式簽訂深化合作備忘錄,雙方在磷酸鐵鋰電池、CTB(Cell to Body)集成技術、供應鏈優化等領域展開全方位的升級合作,通過利用中國供應鏈的優勢,在技術方面緊跟行業的發展步伐,同時又能大大降低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本田的戰略調整,還將ADAS技術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本田目前正開發其原創的下一代ADAS,同時通過與中國初創公司Momenta合作,開發出更符合中國路況的ADAS技術,并搭載到中國市場銷售的車型上面。
汽車網評:所以,從本田這一系列的戰略調整來看,其背后的整體邏輯就是要適應當前的市場形勢,只有立足于當下,才能奠定未來發展的基礎。本田通過持續發揮混合動力方面的技術優勢,吸引傳統燃油車消費者先往混合動力過渡,待純電動車相關技術成熟以后,可以依托相關技術供應商的協助,實現純電動車的轉型發展。此外,對于智能化科技的發展,本田也打開了思路,既堅持自研掌握核心技術,又不吝于跟相關領域的先進企業進行合作,從而揚長避短,滿足本土化市場的需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