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認識世界與改造世界的漫長征程中,《矛盾論》與《實踐論》猶如兩座巍峨燈塔,照亮了前行的道路。這兩部經典著作蘊含的深刻哲理,不僅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璀璨結晶,更是指導各項工作的銳利思想武器,從理論與實踐的維度,為我們把握事物本質、破解工作難題、推動事業發展提供了科學的方法論。
矛盾論揭示了世界的本質規律,為工作指明方向。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它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貫穿事物發展的始終。在工作領域,矛盾同樣無處不在。無論是企業經營中成本與效益的博弈,還是公共管理里效率與公平的權衡,又或是科研創新中理論與現實的差距,都是矛盾的具體體現。認識矛盾,要求我們在工作中摒棄片面、孤立的思維方式,以全面、聯系、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只有清晰分辨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與次要方面,才能抓住工作的關鍵。例如,在城市建設中,當基礎設施薄弱成為制約經濟發展和居民生活質量提升的主要矛盾時,集中資源優先完善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就能打破發展瓶頸,帶動其他矛盾的解決。同時,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這警示我們在工作中要有預見性和危機意識,推動矛盾向有利方向轉化,避免向好的態勢因疏忽而逆轉。
實踐論闡明了認識與實踐的辯證關系,為工作提供行動指南。實踐是認識的來源、目的和發展動力,同時也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工作中,我們不能僅憑主觀想象和經驗主義行事,而應扎根實踐。以農業生產為例,無論書本上的種植理論多么完善,都需要農民在田間地頭反復嘗試,根據不同的土壤、氣候條件調整種植方法,才能獲得豐收。這就是實踐對認識的修正與完善作用。此外,工作的成果最終要通過實踐來檢驗,一個政策是否惠民、一項技術是否實用,都需要在實際應用中接受檢驗。而且,實踐推動認識不斷深化,隨著工作的推進,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涌現,促使我們不斷總結經驗、更新認識,進而改進工作方法和策略。從“摸著石頭過河”的改革開放實踐,到如今不斷探索創新的現代化建設,正是在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循環往復中,我們的事業才不斷取得新突破。
將矛盾論與實踐論相結合,能為工作創造更大價值。在實踐中,我們通過觀察和分析發現矛盾,運用矛盾論的方法剖析矛盾,進而制定解決矛盾的方案;而這些方案又需要回到實踐中去檢驗和完善。例如在科技創新工作中,我們首先發現市場需求與現有技術能力之間的矛盾,運用矛盾論的思維明確技術研發的重點方向,隨后通過大量的實驗、調試等實踐活動,驗證和改進技術方案,最終實現技術突破。這一過程中,矛盾論為實踐提供思考框架,實踐論為矛盾的解決提供實施路徑,二者相輔相成,形成推動工作前進的強大合力。
在新時代,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任務,矛盾論與實踐論的指導意義愈發凸顯。無論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還是加強社會治理、促進文化繁榮,都需要我們運用這兩大思想武器,準確把握事物發展規律,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創新。矛盾論讓我們保持清醒的頭腦,以辯證的思維應對挑戰;實踐論讓我們腳踏實地,用務實的行動創造價值。
矛盾論與實踐論是經過歷史和實踐檢驗的科學思想,它們蘊含的哲理跨越時空,為各項工作提供了根本性、全局性的指導。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這兩部著作的精髓,將其轉化為工作中的智慧和能力,在認識矛盾、解決矛盾的實踐過程中,不斷開創工作新局面,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貢獻力量。
(文/虎豹 審/東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