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陣子河南陜西好些地方遭了旱。日頭毒得很,35℃往上還刮大風,小麥遭了殃。不少麥田還沒熟就枯黃,麥粒干癟癟的。
農民急得沒辦法,提前近一個月割麥子。
有人嘀咕,咋不澆水呢?
老水利設施哪去了?中央氣象臺早說了,陜南豫西旱情特別重。干熱風就像隱形殺手,專盯著快熟的麥子。
河南是小麥大省,4月統計受旱麥田超928萬畝。豫西那片地,十畝里就有一畝多遭了旱。
想起以前學大寨,修了多少水庫水渠啊。八萬座水庫、幾百萬公里水渠,都是老輩人的心血。機井更是建了不少,當年靠它們抗過多少旱。
可如今呢,水塘見底,水渠漏水,機井也荒廢了。
分田單干后,水利維護沒人牽頭,慢慢就沒人管了。
風調雨順時不覺得,一遇旱情全暴露了問題。
農民看著田里缺水,心里比日頭還焦。
老輩留下的水利,難道真成了擺設?其實不少地方還留著老水渠,就是年久失修了。
有人用土辦法,看云識天氣,提前做準備。
可土辦法抵不住持續旱,還得靠水利設施?,F在該咋辦?
趕緊檢修機井,疏通水渠。能抽水的地方抓緊灌溉,別等麥子全枯了。
葉面噴點磷鉀肥,多少能幫麥子抗抗旱。東北那邊得防著后期霜凍,南方也要留意臺風。
各地情況不同,得盯著當地天氣預報。我個人覺得,老經驗不能丟,科學辦法更要跟上。村里要是有集體組織,帶著大伙修水利才是正途。
聽說有些村開始眾籌修水渠,效果還不錯。但更多地方缺資金缺人力,不知道從哪下手。
這時候鄉里鎮上該牽頭,別讓農民自己犯難。麥收前后澆次水,囤里糧食不喊虧,老輩這話沒錯。
可現在關鍵是沒水澆,基礎設施得跟上。旱情年年有,今年特別兇,給大伙提了個醒。農田水利是命脈,不管啥時候都不能松勁。
現在最要緊的,趕緊去看看地里的麥子啥樣了。該澆水的澆水,該補肥的補肥,別耽誤農時。拿不準的問問農技站,他們有專業辦法。
村里要是有老水利設施,組織人檢修一遍。哪怕先修通一段水渠,也能解不少急。
旱情不會馬上過去,得做好長期應對準備。儲備點抗旱物資,水泵水管提前備著。
跟鄰居多合計合計,大伙抱團總比單打獨斗強。
這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全看咱咋行動。
早一天動手,麥子就能少受一天罪。
別等損失大了才后悔,現在就動起來!
水利興,五谷豐,老祖宗的話得記心里。保護好老設施,建設新水利,咱種地才有底氣。
今年這旱情,給咱們敲響了警鐘。農田水利建設,該好好抓抓了,別讓老問題一直拖。最后說一句,地里的事等不得,現在就去田里看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