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補氣血是最智慧的
現在的健康熱,保健熱,風靡全球。喜歡養生的康友越來越多,補氣血是每個人關心的問題。在和康友交流中,這個也是詢問最多的問題。
可今天說一點,明天講一些,始終不能全面地、詳盡地給每個康友說得那么詳盡,因為我始終不能很好地把這些問題貫穿起來,比較系統地探討這些問題。
上面這個“椅子”的感想,讓我有了一個思路,也就是上面我說的那個“結”。我想,我們應該結合下面這些問題來探討。
古代人是怎么補氣血的?遠古時代的先人怎么補氣血,我們不知道。但從書籍中,我們能了解,他們總結出來很多"補氣"和"補血”的食物;這些經驗世代相傳,沿用至今,越來越完善,越來越豐富。
從這里面,我們可以總結出兩個結論:
1,補氣血是以食物為主的。這就是中醫講的,氣血是由“五谷”生化而來。
2,從這些食物的“性味”屬性來看,主要是以“甘”為主。“甘”性食物,主要是給人體提供能量的;這說明,補氣血的“補血物質”以能量原料為主。
近代人都知道,“坐月子”主要的食物是什么?雞蛋,小米飯,紅糖;條件允許的,再來個"燉老母雞";這些都是營養價值高的食物,什么意思?多吃營養價值高的食物,是最好的氣血"合成"原料。
這恐怕是最傳統的,而卻是最“純真”的補氣血之法。
不要以為這很簡單,不要再想著尋找比這更好的辦法。
這里面也包含了“深厚”的 底蘊。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牛是吃草的,它不吃其他東西,可它照樣“有血有肉”,照樣有使不完的“勁”。
牛吃鐵了嗎?沒有。牛吃鈣了嗎?沒有。牛吃B12了嗎?沒有。
牛就是吃的草,草里什么都有,牛需要什么,草就會給“轉化”成什么。
人,也是一樣。
關鍵是吸收和轉化功能正常。
還是我說的,這就是自然,這都是固有的自然本能。
所以,現代人在“補氣血”上,犯的最大的錯誤,就是到處尋找“補”的食物,甚至是藥物。
其實,補血的食物不在多,而在于吸收和利用。現代人“氣血虛”,不是吃的問題,而是消化吸收的問題;或者說,是身體的功能出了問題。
因此,吃好三頓飯,就是最好的“補氣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