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網絡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請悉知。
美軍差點贏了,差點就把志愿軍逼回鴨綠江。
可惜,“差點”兩個字,在戰場上就是生和死的界線。1951年5月末,華川這一帶起了變化,一位師長的決定,把整個戰局給扳了回來。
沒有命令,沒有援手,只靠一個判斷,差一點就改變了整個朝鮮半島的結局。
那會兒,志愿軍第五次戰役打到尾聲,部隊打得太猛,線拉太長,后勤供應不上,彭德懷下令收兵北撤,回去喘口氣。
但誰都知道,美軍不可能就這么看著你走。
美軍那邊的范弗里特,不聲不響地憋著勁兒,調了四個軍,十三個師,直接上了反撲。
他沒走老套路,沒慢慢推進,而是玩了個狠的——快打、快穿、快占點。
選的目標,就是華川。
華川是什么地方?它是一條命道。
只要美軍搶到這兒,志愿軍第9兵團十幾萬人,前有敵、后無退路,就等著被包餃子。
美第7師先頭部隊搶先一步占了華川,等范弗里特反應過來,立馬把第9軍、第10軍調過來,要把這口袋扎死。
這時候,58師剛剛過了華川,準備往更北邊金化那邊撤。
師長黃朝天忽然聽見后面爆炸聲一陣緊似一陣,心里一咯噔。
他不等命令,馬上讓172團和174團停步備戰,再派偵察兵回頭打探。
結果一看,完了,華川被美軍占了,后面大部隊還在路上,根本不知道情況。
他想聯系軍部,電臺死了;找兵團,也聯系不上。
沒信號、沒指令、沒支援,他得自己扛。
黃朝天咬緊牙關,決定不走了。
他知道,這一仗要是不打,后頭十幾萬人可能就都栽這兒了。
他召集干部說了一句:“美國人想過去,除非我們師全死光。”政委朱啟祥也接話:“天塌下來咱們頂著!”
說干就干。
黃朝天立刻布防,173團和174團一前一后守住要道和山地。
他們手里沒多少炮,就幾門迫擊炮和無后坐力炮,彈藥也不充足。
反坦克武器就靠人抬上山頭,靠近了再一發一發打。
沒有陣地,全靠地形和人。
當天晚上,174團一營摸黑打掉了美第7師的先頭部隊,救出幾百名傷員,俘敵幾十人。
這是個好開頭,但美軍主力第二天一早就壓了上來。
對面是三倍兵力,坦克上百,炮火鋪天蓋地。
白天打,晚上也打。
黃朝天不打正面硬碰,他讓部隊藏在山的背面,等美軍上來了再從側面包上去。
173團一個連死守313高地,其他部隊隱蔽在山地反斜面,等敵人靠近再開火。174團把反坦克武器放在公路兩側的高點,一架坦克上來就集火打掉一輛。
敵人一波一波上,志愿軍就一撥一撥頂。
打了整整十三天。
那會兒戰士們都沒換衣服,睡覺靠著石頭,天黑了挖地窩子,白天拿刺刀頂著敵人進攻。173團5連硬是用伏擊和夜襲的辦法,頂住了兩個營的進攻,陣地沒丟。6連一個排守在280.7高地,三天打退14次沖鋒,全排只剩四人沒傷,排長卜廣德堅持到底。174團一個排長于泮宮帶著全排也死守313高地,敵人來了就打,打完了又埋地雷。
敵人越打越急,彈藥傾瀉得比雨都密。
志愿軍就靠山地轉移,白天守,晚上反擊,打得敵人節奏全亂。
美軍指揮部原以為一天就能拿下華川,結果拖了近半個月還沒推進。
他們沒想到,一個不到萬人、裝備落后的師,竟然能死頂這么久。
這仗一結束,9兵團主力安全北撤,華川這條命道保住了。
后來彭德懷點著地圖說,這一仗,打得值。58師戰后被點名表揚,說這支部隊打得硬,關鍵時候敢頂。
1955年軍銜評定,黃朝天被授予少將。
他走在隊伍前面,沒說什么話,也沒要求什么。
他清楚,自己那決定沒人命令,但該干。
他也知道,要是那天他猶豫了,結果會是什么樣。
華川那仗之后,美軍再沒找到突破口。
志愿軍穩住戰線,接著把戰局又扳了回來。
那一段時間里,黃朝天沒睡過一個囫圇覺,后來部隊說他的眼圈總是黑的,像熬過來的。
這仗沒什么花哨的戰術,全靠判斷、膽子和執行力。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并非時政社會類新聞
戰后統計,58師打了十三天,傷亡2700多人,打掉敵人七千多。
敵人火力強,裝備好,但就是沒推進一步。
黃朝天后來沒再上過前線,轉去了后方工作。
他沒寫過回憶錄,也沒講過太多細節。
他說,那仗不是他一個人打的,是全師每個人扛下來的。
參考資料:
《抗美援朝戰爭紀實》,解放軍出版社
《彭德懷元帥傳》,中央文獻出版社
《朝鮮戰爭中的中國人民志愿軍》,國防大學出版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