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顏卿、嚴方方
視覺設計:星船知造
正文共計:6723字
預計閱讀時間:9分鐘
eVTOL(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這兩年的熱度憑什么能和新能源汽車、大飛機、人形機器人比肩?
人們太期待看到又一個超級終端在中國冉冉升起。
它可以引爆巨大市場需求,用“低空經濟”再次為產業升級注入強心針;
它將成為又一個超級平臺,像新能源汽車一樣帶動中國多個產業的技術創新并向高附加值產業生態邁進。
而這一切真正爆發的前提是——產業各關鍵環節悉數到位。
低空經濟產業主要環節包括低空飛行器制造(eVTOL)、低空運營服務、低空基礎設施與配套保障等三大方向
●低空飛行器制造(eVTOL)——點擊《星船知造》超級種子系列1《eVTOL產業環節的長短板》
●中國的eVTOL最終是要飛出中國,賣向全球——點擊《星船知造》超級種子系列2《西行漫記,中國eVTOL適航證進程》
本篇超級種子系列3,我們錨定eVTOL背后的超級藍海——一個龐大而關鍵的支撐體系——低空基建。
無論對超級終端飛行器還是產業鏈上其他玩家來說,“先基建、后商業”都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source:unsplash
中美對比看,截至2024年底,我國在冊通用機場475個,僅為美國的11%,同時空域開放率不足30%。通用航空領域,美國先發優勢明顯。
通用航空(General Aviation)
●指除公共航空運輸飛行、軍事飛行外的航空活動
●包含從事農業、林業、醫療、氣象、文化體育及私人飛行等方面的飛行活動
●私人飛機、空中旅游是近年通用航空發展最為迅速的領域
全美機場數量超過中國,其中相當部分通用機場對公眾開放——截至 2023 年,美國共有 5000 多座公共通用航空機場,位居全球第一。同時擁有 3300 多個地面飛行固定設施運營商、4100 多個維修站。
中國產業環節優勢則在于——
1)電動航空和電動汽車在三電(電池、電機、電控)上有極高的相似性,中國低空飛行器制造擁有全球獨一無二的產業鏈復用優勢。
2)我國5G技術全球領先:航空器在人口密集的城區飛行時,與地面保持通信,飛行狀態的跟蹤和反饋,航線的調度,都依賴于5G-A技術的通感一體功能。
我國空中基建進度相比美國則仍有一定差距,而環環相扣的產業環節缺一不可。
很明顯,eVTOL已是公認的“種子選手”,低空基建就是呼之欲出的“超級種子選手”。產業藍海爆發臨近。
下文你將看到——
●拉動哪些產業:低空空管建設必定會成為下一個市場主體分食的關鍵賽道
●關鍵卡位的代表性玩家:國資力量和創新企業的立體競賽
●國產替代:隱秘的轉折點
01 產業環節
新興產業向企業端釋放明確需求的信號之一是——
各地政府資金開始向該產業領域傾斜。
本身具有無人機制造、通信等產業優勢的深圳,目前也在低空基建覆蓋上暫時領跑:
建成起降點249個、航線207條,無人機測試場面積超50萬平方米。
廣州設立產業基金,其中專項扶持“低空基建”中的起降樞紐和空管系統建設。
source:合翼航空
擁有新能源汽車、高端裝等智能制造產業集群優勢的合肥在政策上率先突破——
今年3月,合翼航空獲得全球首張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運營合格證(OC),標志著中國低空載人飛行正式進入商業化階段。合肥計劃三年內建設超30個eVTOL飛行器起降點。
這一資質允許億航智能EH216-S飛行器在合肥市駱崗公園等區域開展常態化載人服務:
單次飛行載兩名乘客
最高時速130公里
杭州余杭區成為“中國飛谷”,開通無人機航線100余條。目標是到2027年建成275個起降點、500條航線。在低空經濟這條全新的起跑線上和上海、蘇州、無錫等城市同臺競技。
source:余杭交通
各地的低空基建最終要“連網成片”,比拼的是誰能先形成一張更大范圍內的天空“高速路網”。
最先“跑通”整個產業環節的是廣東。
2024年2月,從深圳到珠海,峰飛盛世龍完成全球首條eVTOL跨城跨灣航線的首次演示飛行——全國范圍內,廣東最先打通了從eVTOL、基礎設施搭建、航線規劃、空域協調、空中交通數字化監管全鏈路。
江浙滬加速打造打造長三角低空樞紐;上海《上海市低空經濟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 (2024-2027 年)》明確了培育運營服務領軍企業等 23 項重點任務。蘇州至周邊機場的短途運輸航線已在規劃。
成渝雙城經濟圈、京津冀地區和長三角一樣加速“區域協同”——
成都與重慶開通 24 小時綠色通道保障鮮急貨物運輸。
北京、天津、河北簽署《低空經濟產業發展戰略合作協議》,成立京津冀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探索大興機場與雄安新區的低空客運航線。
source:成都市工業經濟和信息化研究院
產業規模增速看——
今年2月高盛確定了低空經濟中的三個高增長子行業:其中垂直起降機場即服務(VaaS)平臺年復合增長率39%。
預計到2030年,我國低空經濟市場規模有望超過2萬億元。而2023年低空基建及飛行保障等領域占低空經濟規模比重僅5%,市場空間遠未釋放。
作為低空經濟的核心基礎設施和底層支撐,低空基建正處于從無到有的產業爆發前夜。
那么,這片尚不為公眾熟知的藍海包含哪些具體產業?
source:unsplash
《星船知造》本文所探討的低空基建,指低空經濟中的空中和地面軟、硬件基礎配套建設。
●地面物理設施設備
起降場地:通用機場,垂直起降場(Vertiport),無人機起降場地,起降臺,無人機起降坪
能源補給:電動航空器充電樁,氫能源加注站
●低空空域管理系統:主要包括低空空管設備、低空空管系統、以及更上層的空域動態管理平臺
空管系統由兩部分組成,包括CNS系統,即通信(C)、導航(N)、監視(S)系統,以及空中交通管理(ATM)系統
●CNS系統屬于外圍設施范圍(硬件)
通信:低空智聯網、5G/6G專網、衛星通信。近年來,5G-A通感一體及衛星互聯網提供低空數據傳輸新方案
導航:高精度定位、差分基站、北斗天地協同數字化底座
監視:ADS-B(廣播式自動相關監視)、雷達、光學識別
此外,低空空管系統還涉及氣象方面,如高性能相控陣雷達等提升氣象監測精度等。
source:unsplash
ATM系統是空管人員用于管理空中交通運輸的信息處理系統(軟件)——包括空中交通服務(ATS)、空中交通流量管理(ATFM)和空域管理(ASM)。
source:unsplash
政府部門、民航相關部門等是目前低空基建的重要買家。企業用戶則涵蓋低空飛行器制造商、運營服務商等,他們為保障產品適航性與安全性,需采購適配的通信、導航、監視設備等。
這一過程也會倒逼部分低空飛行器廠商自研相應軟硬件系統。
02 潛力玩家
各環節爭奪戰已打響。當前產業鏈上各板塊的代表性成果如何?哪些玩家已在關鍵位置展開角逐?
●地面物理設施設備:城市規劃向低空延伸
地面物理設施設備領域,與城市規劃緊密相連,恰似城市發展藍圖在低空領域的延伸。
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等地區“空中城建”發展較快,當地國資背景的規劃設計院、施工單位深度參與。
如2024年深圳已招標“低空智能融合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一期”,總金額5.18億元,由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研究院和深城交聯合中標。
該領域的代表性玩家包括深城交(301091)、蘇交科(300284)、華設設計集團、設計總院、中交設計、安徽省交通規劃設計研究總院股份有限公司等。
深城交開發了國內首個城市級低空智能融合系統,在低空規劃和城市級低空智能交通領域具有技術優勢。
蘇交科參與低空基礎設施規劃與建設,重點布局低空應用飛行服務、無人機檢測鑒定、低空飛行培訓、基礎設施及監管體系建設等六大方向。
地面基建的能源領域則多為跨領域玩家。
億航智能與巨灣技研合作,共同研發全球首款eVTOL航空器超快/極快充電池方案,并開展超充樁、超充站等基礎設施的共建;
寧德時代積極布局eVTOL電池領域,推動eVTOL航空器的動力電池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
國軒高科與億航智能合作,共同開發基于億航智能eVTOL產品的動力電芯、電池包、儲能系統和充電基礎設施。
●低空空管領域:法企“退”,中企“進”
法國雷泰茲的“退”(在華市場份額縮減)和中國萊斯信息的“進”(國內市場份額領先),是空管系統國產替代演進的首選觀察切片。
source:unsplash
空管系統主要包括兩大部分:CNS設備(通信、導航、監視設備等);空中交通管理(ATM)系統。
其中,空管自動化系統是空管系統的核心。
低空飛行管理系統與民航空管系統技術同源,因此有一定的可復制性。目前的民航空管系統供應商具有一定先發優勢。
CNS設備賽道主要玩家有——
四川九洲(000801):空管設備隱形冠軍,提供低空軟硬件結合的整體系統解決方案,ADS-B監視系統市占率超70%。
國睿科技(600562):雷達領域的龍頭企業,推出低空監視設備、氣象雷達產品及智能制造產品,適用于低空飛行場景。技術成熟,產品廣泛應用于低空飛行監控。
納睿雷達(688522):專注于有源相控陣雷達技術研發的高新技術企業。在氣象雷達、水利測雨雷達等領域具有優勢,在國內氣象、水利雷達市場占據重要份額。
空管自動化陣營中,中企主要包括
萊斯信息(688631):國內空管自動化龍頭,承擔全國大部分民航空管自動化系統建設,其中國自主研發的無人飛行器空管系統已通過民航局測試驗證。
川大智勝(002253):此前靠“美國大選諧音梗”走紅A股,是空中交通管制系統供應商,涵蓋低空雷達和空域監視管理。
新晨科技(300542):聚焦低空飛行管理與服務、低空監視、低空防務三方面保障能力建設。
外企主要是歐美的大型電子系統制造商,包括法國泰雷茲(Thales)、西班牙英德拉(Indra)等。泰雷茲曾在2014年占據國內空管系統60%市場,隨著國產替代浪潮推進,其市場份額逐漸被分散。但其技術和經驗仍很有借鑒意義。
source:pexel
某種意義上,一款高技術附加值產品的崛起,類似“等風人”的角色——
數個產業,尤其是本土下游超級終端的崛起,帶來強勁風力,才能托起本土上游產品加速成熟,完成對先發者的超越。
法國泰雷茲如此。中國萊斯也是如此。
泰雷茲的市占率是伴隨著法國空客及法國航空產業的發展而壯大的——
根據泰雷茲企業官網信息,全球約40%的空域由泰雷茲提供設備的空管控制中心管理,每三架飛機中的兩架借助泰雷茲的技術進行起降。
source:泰雷茲
同為法國企業,泰雷茲能依據空客飛機性能特點研發空管系統及航空電子設備,最終共同構建了法國航空完整產業鏈,并和空客共同進入全球市場。
中國和泰雷茲的合作可以追溯到2001年——和燃油車時代的“市場換技術”一樣,此時的中國空管自動化系統還處于積累經驗階段,需要外國的先富帶動后富。
之后中法空管合資公司的創建,初步實現了泰雷茲設備研發的本土化。
2007年,由軍工企業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中國電科”)投資控股的南京萊斯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萊斯公司”)自主研發的“牧羊人—2000”自動化系統中標青島機場的奧運工程,標志著中國民航空管系統領域的國外壟斷被打破。
source:中國電科
萊斯信息在2022年躍升為中國空管自動化系統領域第一位置,同時多家中國企業如川大智勝、成都空管公司開始發力。
這一年,中國商飛首次將C919交付給中國東航(600115.SH),邁出民航商業運營的第一步。
截至2024年12月末,C919累計交付16架,分別交付給東航10架、國航3架、南航3架。
好飛機是造出來的,也是“飛”出來的。好的空管系統產品是研發出來的,也是“用”出來的。
中國C919從誕生那刻起,就意味著它擁有足夠大的市場去飛行。這一點是空客們都不具備的。而擁有巨大市場潛力的中國eVTOL,則從一開始就和美歐等國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
空管設備國產化是不變的趨勢,潛力巨大。更何況,這一次,我們還有移動通信等其他交叉領域先進技術的支撐。
03 新技術帶來新機遇
低空基建領域需要新技術——5G-A通感一體化技術就是新一代低空信息基建的核心之一。
對中國通信產業而言,低空基建為其新增又一個巨大應用場景。
對中國低空基建各產業環節而言,中國通信產業的自主和領先,為跨界低空基建應用的運營商、設備商等企業帶來發展先機。
source:pexels
5G-A,即5G-Advanced,也被稱為5.5G網絡,是傳統5G的升級版。
5G-A通感一體:是在 5G-Advanced 階段,將傳統通信系統與感知系統進行深度融合,讓通信設備在實現數據通信的同時,具備類似雷達等感知設備的環境感知、目標探測與跟蹤等能力。
5G-A和5G相比,能夠在容量、速率、時延、定位、可靠性等方面實現大幅提升。
技術上,5.5G比5G更快:可以實現10倍于5G的傳輸速度。
從產業鏈看,5.5G對運營商、上游元器件廠商、手機等企業都帶來機遇。
應用端看,5.5G能在C端打開更多應用場景,在B端各行業場景做更深拓展。比如,C端,5.5G能讓裸眼3D體驗更流暢。B端,5.5G可以把面向工業場景的低時延降至4毫秒以下等。
5G-A中的眾多場景中,通感一體就適用于低空領域。5G-A通感一體技術讓傳統基站既是基站,又是雷達。
·現有無線通信網絡,如4G、5G網絡,主要向地面通信服。而低空空域高度可達地面以上1000m,無線通信網絡難以滿足飛行器的需求。
·目前只有5G-A 通感一體網能滿足低空飛行器的數據信息快速回傳等需求。
更多5G-A相關內容,詳見《星船知造》白皮書《第六代移動通信6G關鍵技術與發展前景的研究》、《基于5G技術架構的場景化應用探索與研究》——
關注星船知造,回復關鍵詞“6G技術”或“6G”。就可下載高清完整版白皮書。
source:pexels
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顯示,我國5G基站總數已達404.2萬個,占到移動基站總數的32.1%,網絡規模全球第一。我國也正在打造全球最大規模的低空通信網。
5G-A通感一體主要玩家
通信運營商——
中國移動 :發布業界首個 “通感管導” 融合低空智聯網體系、業界首個 5G-A 通感一體中試平臺、業界領先的 “中移凌云” 低空綜合服務平臺以及五大類技術試驗低空航線。
應用情況:在浙江,浙江移動支撐浙江省公安警務航空隊打造警用無人機實戰管控平臺,建設目前全國最大連片組網通感試驗網,助力公安開展無人機發現、身份識別等業務管理。
中國聯通 :推出低空經濟監管服務平臺,采用領先的 5G-A 毫米波通感一體技術,面向低空飛行保障領域實現對低空飛行器的精準定位。
應用情況:在河南,中國聯通聯合云洹網聯無人機科技有限公司、中興通訊實施的 “5G-A 低空智聯創新方案賦能城市智能血站建設” 項目。
中國電信:重點打造融合 5G-A、毫米波、衛星通信、北斗定位的天地一體、通感一體網絡和低空服務監管平臺,同時建設覆蓋全國的服務支撐體系。
source:中國電信
設備制造商——
華為:2023年與福建移動完成了低空多站連續組網的通感能力驗證,基于4.9GHz頻段,能夠對空域高度120米下、多無人駕駛飛行器的探測與及時預警。
中興通訊:2024 年底完成了全球首個 5G-A 128TR 通感一體基站江域和湖域商用驗證。還推出了通感算智一體化的低空智聯網解決方案,包括 5G-A 通感算智一體化、低空智聯網等。
應用情況:2025 年,中興通訊已與運營商及第三方合作伙伴在 25 個省市完成了超 80 個低空通感試點項目,覆蓋物流配送、景區管理、機場安防等應用場景。
source:中興通訊
科技企業——
燦勤科技:產品包括介質波導濾波器、TEM介質濾波器、介質諧振器、介質天線等多種元器件,主要用于射頻信號的接收、發送和處理。公司陶瓷介質濾波器能適用 sub-6GHz 頻段內的各應用場景,與華為有長期合作。
碩貝德:主營業務為天線射頻器件業務。公司持續為客戶提供終端天線、基站天線、毫米波雷達天線等產品和服務。
中科星圖:空天信息產業企。發布了星圖低空云V1.0,完成數字空域構建、空域管理、飛行服務等典型業務流程驗證。
騰訊:騰訊與IDEA研究院聯合打造基于數字孿生技術的低空空域劃設與管理平臺,構建了空域、設施、無人機等一整套實時數字孿生系統。
工業和信息化部已經明確將強化5G-A、6G等關鍵技術突破,推進5G-A標準研究。
5G-A、自主飛行技術以及通信感知一體化等前沿科技于一體的空管系統,已成為未來發展的趨勢。
尾聲
目前各地低空基建還存在暫成“孤島”、相互接口不兼容等問題。
但對于一個處于早期發力的產業來說,這些問題是前進過程中正常要跨過的門檻——低空基建還處于談標準尚早的“超級種子階段”。
此外,我們判斷,面對低空經濟的安全——“看得見,呼得著,管得住”需求,無人機反制也是一個待開采的富礦。
全球無人機反制行業市場規模有望高速增長,據中研產業研究院相關數據,2023年全球反無人機系統市場銷售額達到了18.14億美元,預計至2030年將達到103億美元。目前該行業集中度相對較低,尚無絕對龍頭企業。
當低空基建進入空天地一體化“爭奪戰”,這場融合了國資力量、科技巨頭和創新企業的立體競賽,正在重新定義低空天際線的價值。
僅靠已有的公司是不夠的,還需要更多跨界企業和初創企業進場,如中國四維測繪、中國通號、交控科技正在推動成立低空管控研究中心,打造低空空域智能管控系統;北京鳶飛科技有限公司發布了數字化低空交通管理系統創新成果等。
現在押注低空基建的企業,或許正在成為下一個“空中時代”的科技大亨。
主要參考資料:
[1] 低空經濟熱需要降降溫. 中國質量報
[2] 2024年低空經濟專題:政策支持和電動化趨勢下我國通航發展逢良機.中郵證券
[3] 首批國家級低空試點城市怎么樣了?.低空新世界
[4] 泰雷茲:讓中法的天空更加通暢. 中國民航報
[5] 《中國空管系統行業現狀深度研究與未來投資分析報告(2024-2031年)》.觀研報告
[6] 布局萬億元低空經濟通信先行 5G-A助力打造通感一體化網絡.證券日報
[7] 《低空騰飛,基建先行》. 國金軍工
本文基于訪談及公開資料寫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星船知造原創內容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