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東地區作為大革命時期我黨的重要根據地,群眾基礎好,地方黨組織執行力強,曾爆發了著名的黃麻起義,并由此創建了紅四方面軍,可是1938年武漢淪陷后,為何沒有趁機壯大和發展人民抗日武裝,廣泛開展游擊戰爭,建立抗日根據地?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1980年開國少將熊作芳老將軍在回憶文章中給出了原因。
武漢淪陷前夕,中共中央根據抗日戰爭時局的變化,進一步明確指示湖北地區黨組織將黨的主要力量派往敵后,壯大和發展人民抗日武裝,廣泛開展游擊戰爭。因此,從1938年9月底開始,中共湖北省委按照中共中央和長江局的指示,采取果斷措施,將大批重要干部派往各地,進行抗日游擊戰爭的準備與發動工作。
但是中共湖北省委常委,省委副書記兼鄂東特委書記鄭位三在武漢淪陷前,回到鄂東特委駐地黃安縣袁家河時,沒有把中共湖北省委關于在敵后發動游擊戰爭的精神,向鄂東地方黨員和新四軍四支隊留守處、警衛排干部進行傳達,也沒有把干部撒出去,搞槍,發展武裝。
鄭位三
不幾天,黃陂梅店人,曾在張學良部工作的我黨黨員任士舜同志來袁家河住了三天,將他建立的黃陂第一支抗日武裝——梅店自衛隊的關系交給了特委。
1938年10月25日,武漢被日寇占領。國民黨幾十萬大軍沿著平漢鐵路、長江兩岸和大別山麓紛紛潰退,經常有三五成群的散兵路過袁家河,潰軍沿路丟棄的槍支彈藥也很多。地方上非常混亂,國民黨縣、區、鄉各級政府紛紛逃散,黃安縣政府向岡十二方向潰逃了,群眾人心惶惶。
當時留守處有衛金昌、閔惠周、潘華鵬、劉名榜和熊作芳,還有一個女同志,共七、八個干部,還有警衛排大部分也都是干部。此時如果將這些人派出去發動群眾,收留散兵,收繳武器,十多天搞個幾百條槍擴大抗日武裝是不成問題的。
當時有散兵來要求收留,也有的主動送來武器,鄭位三既不準留人,也不準要槍,說是怕破壞與國民黨的統戰關系。連戰士們撿槍回來也受批評。
武漢淪陷后十天左右,群眾來報告說國民黨黃安縣政府和七里坪區公所要來繳留守處的械。鄭位三決定留守處、警衛排、特委機關連夜轉移。走到詹家灣休息了一天。鄭位三叫熊作芳召集警衛排支部開了個會,動員同志們在遇到情況時要勇敢戰斗并注意保衛首長,然后經韓家老屋、陳家灣、滸灣、連湯山,走了六天,到了河南新縣西北邊的白馬山。
白馬山是東大山的一個山頭。有白馬山、龔家灣、白果樹灣等村落。熊作芳和鄭位三住在只有兩家門樓四戶人家的白馬山村,這時平漢路直到信陽以及鄂東的許多縣城都變成敵占區,國民黨縣、區、鄉政府陸續跑到農村,日本鬼子來勢洶洶,組織縣鎮維持會,到處籌糧派款,國民黨那些民團、自衛隊趁機收容國民黨潰散士兵和槍支彈藥,拼命擴充勢力,一時間搞起很多“司令”、“隊長”。
其中,比較大的是原國民黨羅山縣長梅治朝很快組織了兩個大隊,禮山縣的自衛隊張楚杰、陳少棠、蔣少瑗,他們都各霸一方。他們打著“籌抗日經費”的招牌,喊著“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的口號,拚命向農村增加捐稅,壓迫人民,自己從中大發國難財,娶小老婆、買田、蓋房。
人民群眾一方面負擔加重,生活極其困苦,一方面不愿當亡國奴,精神上壓力極大,有的想起來斗爭,又無人組織領導。國民黨那些自衛隊除了打著“抗日”的招牌以外,從來也沒有抗日的行動,得不到群眾的信任。地方上處于極其混亂之中。
而鄭位三率領留守處住在白馬山上,卻一無作為,警衛排不是派人到箭場河去探聽國民黨鄉公所的動靜,就是到國民黨七里坪區公所了解情況,看黃安縣政府遷到哪里去了,會不會來打我們,擺著一副挨打的架勢。大好的發展抗日武裝的黃金時代就這樣白白浪費了。
這期間,豫東南中心縣委書記賀建華同志來過一次,他走后鄭位三對熊作芳說:他走了還要來的。他在那里搞得太紅,站不住腳。”
留守處轉移到白馬山不久,董必武同志帶信給鄭位三說叫留守處派人去找大革命時期的黨員,后脫黨,抗戰時又來找黨的國民黨黃陂縣縣長潘正道,取回他留交留守處的經費。于是熊作芳與羅厚福等八個同志一晝夜行軍插到了梅店,找我黨黃陂特支領導的梅店自衛隊同志當向導,去到黃陂縣政府,見了潘正道,把董老給鄭位三的信給他看,潘正道于是就把董老留交的經費約七、八千元交給熊作芳等人。他們用一個大包袱背著,第二天回白馬山。
羅厚福(左)
熊作芳等人這一去,驚動了鄂中偽軍頭目金龍章。這個大漢奸很快派兵包圍了黃陂縣政府,趕走了潘正道,使梅店一帶形勢驟趨緊張。
12月17日,黃陂特委書記任士舜同志帶領梅店自衛隊二十七、八個同志連夜轉移到了白馬山,在這前后,賀建華同志帶領潢川和息縣的五、六個學生和七,八個青年農民也來到了白馬山。
12月底,鄂豫皖區黨委書記郭述申同志從延安經竹溝去皖西路過白馬山。他帶有一部電臺,有一個排護送。郭述申是上午到的,當天下午就召集留守處開會,傳達黨的六屆六中全會精神。第二天上午又開了半天會。
根據中央的精神,會上決定成立新四軍游擊第六大隊,到信羅邊平漢路兩側去打游擊。還決定成立羅禮陂孝中心縣委,賀建華同志任書記,羅厚福、廖毅和我任委員,鄂東特委和四支隊留守處撤銷。
于是,以留守處警衛排、護送郭述申同志從竹溝來白馬山的一個排,梅店自衛隊等一百多人,60條槍為基礎,成立了新四軍游擊第六大隊。
郭述申
六大隊的機構和人員:大隊長是羅厚福,大隊政治委員熊作芳。警衛排和潢川、息縣來的同志合編成一中隊,中隊長胡新仿,指導員聶慶泰。竹溝來的一個排和梅店自衛隊合編成三中隊,中隊長黃世德,指導員黃宏伸。
1939年1月中旬,在龔家灣一間大房子里,召開了六大隊成立大會。兩天后,鄭位三離開白馬山前往安徽,2月11日,六大隊在此出發奔赴抗日前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