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市醫學會、上海市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主辦,上海市近三十家醫院共同承辦的第十九屆東方心臟病學會議(OCC 2025)將于2025年5月29日-6月1日在上海世博中心舉行。東方會將繼續秉承“開放、創新、合作”的辦會宗旨,全面展現國內外心血管病學領域的最新進展,共同探索心血管疾病防控的中國模式。讓我們共赴東方,不見不散!
代謝與心血管病論壇
孫愛軍教授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劉海波教授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青浦分院
聚焦前沿
2025年心血管代謝病領域年度突破
2025年,心血管代謝病研究迎來從“機制探索”向“臨床轉化”的關鍵跨越。論壇將深度剖析三大熱點:
代謝炎癥與斑塊穩定性:
最新研究揭示腸道菌群-免疫軸在動脈粥樣硬化中的作用,靶向干預策略或成降脂治療新突破口;
糖心共治新模式:
SGLT-2抑制劑與GLP-1受體激動劑的“心血管保護效應”循證證據更新,推動糖尿病全病程管理重心向心腎結局和體重控制轉移;
生物標志物革命:
外泌體非編碼RNA、蛋白質組學等新型標志物助力早期風險分層,個體化防控邁入新階段。
AI賦能
智能醫療重塑診療全流程
人工智能(AI)正以“顛覆者”的姿態重構心血管代謝病管理范式,從輔助工具到協作伙伴,從技術概念到臨床標配,醫療AI為心血管疾病的診療帶來了新的機遇。
早期風險預測:
利用電子健康記錄、基因組學、代謝組學和可穿戴設備數據,深度學習神經網絡可預測心血管代謝疾病的發病風險,實現超早期干預。同時,連續監測血糖、血壓、血脂等數據,AI算法可實時調整風險評分,實現了從病史采集到診斷監測的全流程智能化;
影像組學突破:
CT-FFR無創評估冠脈功能、超聲AI自動識別脂肪肝纖維化程度,大幅提升篩查效率;
數字療法落地:
可穿戴設備結合AI算法實現血糖-血壓-血脂實時聯動調控,智能監控設備真正走入心血管臨床。
學科無界
交叉創新激發轉化潛能
學科交叉的價值在心血管代謝疾病中得到充分體現,將個人作為一個整體實現實時交互、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多學科管理,打破學科壁壘,呈現“1+1>2”的協同效應。
心血管-代謝-腫瘤三聯征:
探討胰島素抵抗促發腫瘤的分子機制,及抗代謝藥物(如二甲雙胍)在癌癥預防中的潛在價值;
神經-血管單元對話:
下丘腦代謝調控對高血壓的影響,為神經介入治療肥胖相關高血壓提供理論依據;
材料學跨界應用:
仿生納米載體靶向遞送降脂藥物、3D打印血管支架局部調控代謝微環境。
老藥新用
代謝藥物重塑心血管治療格局
近年來,傳統及新型降糖藥物的心血管保護作用不斷被發現,正重塑心血管代謝疾病的治療模式。
代謝藥物的心血管獲益新證據:
GLP-1受體激動劑在非糖尿病人群中的心衰改善作用,以及SGLT-2抑制劑對慢性腎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器官保護機制;
從降糖到護心:
二甲雙胍的抗衰老潛力、他汀類藥物在免疫代謝調控中的新角色;
藥物聯用策略優化:
GLP-1受體激動劑與SGLT-2抑制劑聯用的協同效應,以及個體化用藥的生物標志物探索;
中國原研藥突破:
國產創新GLP-1類似物、小分子代謝調節劑的臨床研究進展。
本次論壇將深入探討心血管代謝疾病領域的前沿進展,從AI智能診療、多學科交叉創新到老藥新用和醫工融合,展現了從基礎研究到臨床轉化的全鏈條突破。未來,隨著精準醫學、數字技術和跨學科協作的深度融合,心血管代謝疾病的防治將邁向更高效、個性化的新時代。期待產學攜手,推動創新成果落地,惠及全球患者,共同迎接“健康中國2030”的挑戰與機遇!
審核:孫愛軍、梁春
醫脈通是專業的在線醫生平臺,“感知世界醫學脈搏,助力中國臨床決策”是平臺的使命。醫脈通旗下擁有「臨床指南」「用藥參考」「醫學文獻王」「醫知源」「e研通」「e脈播」等系列產品,全面滿足醫學工作者臨床決策、獲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