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吉林市的百姓口頭交流中,常會聽到一些帶序列號的醫院名稱,如二醫院、三醫院等等。由于時代變遷,被過去人熟識的序列號甚至連同醫院本體正漸漸淡出歷史,但不容否認的是,它們都承載著吉林市的醫療衛生歷史記憶,值得當代人去了解和紀念。
第一類帶有序列號的醫院是當年吉林市衛生局的直屬醫院。排在首位的是如今的吉林市中心醫院。史載這家醫院的前身為晚清時建立的吉林官醫院。幾經變遷,在吉林市解放后,吉林省軍區衛生部接管了“省立醫院”,醫院改稱解放軍第22后方醫院。1948年11月東北全境解放后,醫院移交地方并恢復了吉林省立醫院的名稱。1954年,省會遷往長春,次年醫院改稱為吉林省第二人民醫院。1957年醫院劃歸吉林市后,再次更名為吉林市中心醫院。1966年9月7日改稱為吉林市第一人民醫院,直到1984年,才又恢復了吉林市中心醫院的名稱。
1958年,吉林市哈達灣醫院在通江路成立,之所以叫這個名字,在于當時通江街為哈達灣區(1964年8月并入昌邑區)所屬地。1962年,醫院改為慢病療養院(肝炎醫院),以收治肝炎病人為主。1966年,醫院由專科醫院改為綜合性醫院,院名隨之變更為吉林市第二人民醫院。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醫治腫瘤成為該院的特色。1998年,經市衛生局批準,二醫院又多了吉林市腫瘤醫院的名稱。
根據地方史料記載,吉林市第三人民醫院出現在1965年4月——第三竟比第一和第二兩所醫院都早。這所醫院的前身為成立于1953年的吉林市西關門診部,經歷了區屬和市屬等一系列分合并轉,才形成了以中醫治療為特色的三醫院。1980年,經吉林省衛生廳批準,醫院更名為吉林省吉林中西醫結合醫院。
吉林市第四人民醫院的前身為解放前的省立醫院的東關分院(國民黨統治時期改稱市立醫院)和日本人開設的私立田中醫院。吉林市解放后,吉林市立醫院由吉林市民政局衛生股接管,上世紀五十年代一度改名為昌邑區醫院。1972年,醫院更名為吉林市第四人民醫院(《昌邑區志》記載為1972年,《吉林市衛生志》記載為1974年)。大約上世紀八十年代,醫院改稱吉林市醫院。2011年5月,市第二中心醫院(原吉林鐵路醫院)與吉林市醫院(上海路院址停用)整合,組建了如今的吉林市人民醫院。
除第一至第四等序列號外,吉林市衛生系統的市屬醫院還出現過第五人民醫院(傳染病醫院)、第六人民醫院(神經精神病總醫院)、第七人民醫院(兒童醫院)等序列號,以及第一到第三聯合醫院(其中第三聯合醫院即今肛腸醫院)等帶有序列號的醫院名稱。區屬醫院也有帶序列號的名稱,如船營區第二醫院等,但大多影響有限。
駐吉軍隊醫院也使用序列號作為名稱。據《吉林市軍事志》記載,吉林市主城區曾有過三所軍隊醫院,按到吉林市的時間先后,分別為第二零九醫院(位于南京街北段,1970年遷往牡丹江市)、第四六五醫院(2004年移交地方,現為吉林醫藥學院附屬醫院)、第二二二醫院(現更名聯勤保障部隊965醫院)。
由于解放后“企業辦社會”現象在吉林市非常普遍,許多大中型國有企業為解決職工就醫,都建有自己的職工醫院,其中也出現了帶有序列號的醫院名稱,如龍潭區的吉化二院等。
有人說使用序列號是計劃經濟時代的重要特征,對此我持保留意見。一般來說,用序列號為單位命名,通常是出于管理和識別的考量。歷史的看,這種命名方式早已出現,如民國時期,吉林城就出現過大批用序列號命名的學校,可見這種命名方式與計劃經濟時代無關,用序列號為醫院命名亦然。
除上述醫院外,您還記得哪些用序列號命名的醫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本文為優雅的胡子原創文章,其他自媒體轉載須經作者同意
特別鳴謝賈大為先生、孫奧先生對本人撰寫此文給予的支持和鼓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