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嘉定區各街鎮陸續耕種下第一批“國慶稻”秧苗,田間地頭一派繁忙景象,為“三夏”生產按下“快進鍵”。
5月19日,華亭鎮率先啟動“國慶稻”春耕工作,通過早熟品種選育與機械化移栽相結合,確保水稻早種早收,鎖定國慶節前新米上市窗口。
華亭鎮聯三村的連片稻田中,來自上海亭翔糧食專業合作社的農戶駕駛著2臺水稻插秧機,在規劃整齊的水田內往返作業,機械臂精準落到苗間,光禿禿的水田便披上整齊綠裝。田坎上,農戶們賣力地將一格格秧苗整齊地摞上農機。在一陣轟鳴中,插秧機開足馬力,將秧苗成行植入其中,不一會兒就把原先灰淡的農田點綴出一抹抹青綠。
合作社負責人介紹,國慶稻的種植面積在50畝左右,涵蓋滬粳193號、嘉農粳3號及松棗香1號三個品種,預計9月中旬便可成熟收割,國慶前就可以登上市民的餐桌。
華亭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工作人員馮詩佳介紹,今年華亭鎮水稻種植總面積約1.23萬畝,其中機械化插秧面積達1萬畝左右,占比80%以上。“隨著華亭鎮農機使用率的逐步提升,田間整齊度顯著提高,為后續科學化管護及機械化收割創造有利條件。”馮詩佳說。
5月20日,在嘉定區數字化無人農場外岡鎮泉涇村基地,4臺無人駕駛水稻插秧機也同時開工,一下午就完成80畝“國慶稻”早熟品種的耕種,為接下來的農時搶占先機。
“我們無人駕駛水稻插秧機搭載北斗導航駕駛系統,在設置規劃好路線后,無需人工駕駛,只需一人操控置放秧盤,一排排秧苗就能扎進土地中。” 外岡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工作人員孫佳赟介紹,目前,無人駕駛水稻插秧機在遠程啟動、田間道路轉移、規劃路徑自動作業、車輛緊急避險、自動歸倉入庫等功能上都實現了無人化運行。
據悉,今年外岡鎮預計種植20400畝水稻,播種高峰期至6月上旬,將有約30臺無人插秧機、直播機陸續投入10000畝無人農場耕作,全鎮將于6月18日前基本完成水稻插秧任務。
通訊員:李若菲、梁紫荊
編輯:李藍玉
點贊分享給身邊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