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杭州銀行行長虞利明,在業績亮眼情況下突然辭任。
這一舉動,引發了社會對銀行業離職現象的關注。
大家這才發現,截至目前,2025年銀行整體離職率近20%,新員工流失率更是高達70%
虞利明
可在大眾印象中,銀行一直是高薪、穩定、體面的代名詞。
許多家長都將銀行作為孩子職業規劃的首選,盼望著自己的孩子能端上這個“金飯碗”。
如今,這個曾經令人艷羨的行業,到底怎么了?
- 本文陳述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金飯碗變形
在銀行離職一事上,網友“南有騏跡”道出了他的辛酸經歷。
他在職期間,工位正對著一臺360度無死角的監控,他的一舉一動都被納入鏡頭。
雖說初衷是為了保證工作質量,但連一個輕微的咳嗽聲都可能招來投訴。
圖片來源于網絡
每天坐在柜臺前,他必須時刻繃緊神經,保持完美的微笑和標準的服務姿態。
更令人窒息的是,銀行對員工的管控幾乎滲透到生活的每個細節。
手機?不好意思,柜員碰都不能碰一下,否則立刻面臨罰款處理。
圖片來源于網絡
這種嚴苛的管理制度,讓他感覺自己像是被關在了一個“數字牢籠”里,喘不過氣來。
工作節奏更是快得讓人崩潰。
每天清晨7:30,當大多數人還在睡夢中時,銀行員工就要準時到崗參加晨會。
圖片來源于網絡
會上,每個人都要匯報前一天的業績完成情況,還要當場制定新的目標。
這種充滿壓迫感的會議結束后,他們立即要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去。
中午休息?那是奢望。忙起來連喝口水的時間都沒有,更別提好好吃頓飯了。
圖片來源于網絡
等到下班時間,工作卻還沒完。整理傳票、學習合規文件,這些都是必須完成的任務。
別看銀行5點就關門了,但員工往往要熬到晚上8點才能真正離開。
而另一位2020年入職的網友,則說了作為一名普通柜員的工作情況。
圖片來源于網絡
她不僅要應對日常業務,還要完成各種營銷任務:拉存款、賣理財產品、開信用卡、完成貸款指標……
這些任務對于一個缺乏人脈資源的新人來說,簡直是一座座難以逾越的高山。
圖片來源于網絡
每天,她都在焦慮中醒來,在壓力中入睡。
完不成任務,就等著被行長約談;業績不達標,扣績效更是家常便飯。
為了完成任務指標,她不得不一遍遍地求助親朋好友,甚至自掏腰包購買銀行的黃金產品。
圖片來源于網絡
這種高壓的工作環境,讓她感到身心俱疲,工作也就漸漸失去了“金飯碗”的光環。
但這些,還不是銀行離職潮的直接原因。
圖片來源于網絡
銀行夢碎
薪酬下跌,才是壓垮許多銀行職員的最后一根稻草。
曾幾何時,銀行職員的高薪是眾所周知的事實。
不少人剛入職就能拿到月收入2-3萬的待遇,這也是為什么那么多人擠破頭都想進銀行。
圖片來源于網絡
然而,隨著2023年國家“降本增效”政策的實施,銀行業開始大刀闊斧地調整績效體系,員工的實際收入開始直線下降。
以前,客戶存款100萬,員工能拿到幾千塊的提成,現在同樣的業務,提成驟降至幾百塊。
圖片來源于網絡
這樣的變化對員工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江楠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
她2022年入職某國有銀行,最初的收入相當可觀,足以支撐她在一線城市買車買房的夢想。
可到了2023年底,他發現自己的工資條上的數字,只剩下了2800元的底薪。
圖片來源于網絡
“2800元在北京連房租都付不起,更別說其他生活開銷了。”江楠苦笑著說。
她曾經以為自己抓住了命運的金線,沒想到這條線這么快就斷了。
在經歷了幾個月的掙扎后,她最終選擇了離開,成為銀行離職潮中的一員。
圖片來源于網絡
更可怕的是,銀行工作不僅掏空了員工的錢包,還在悄無聲息中侵蝕著他們的健康。
由于長期處于高壓狀態,很多銀行員工的身體狀況都亮起了紅燈。
李芳在某銀行做了不到一年半的柜員,2024年的體檢結果讓她大吃一驚。
圖片來源于網絡
甲狀腺結節、乳腺結節和腎結晶一個不落地全都找上了門。
李芳回憶自己的工作,每天從早忙到晚,經常連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
她甚至養成了少喝水的習慣,就是為了減少上廁所的次數。
圖片來源于網絡
結果可想而知,腎臟首先發出了抗疫信號。
身體健康尚且可以通過調養來恢復,但心理健康的創傷卻往往需要更長的時間來修復。
圖片來源于網絡
銀行柜員每天都要面對形形色色的客戶,需要保持專業和耐心。
然而,當同一個簡單問題被重復解釋三遍、五遍甚至十遍,客戶依然聽不懂并開始惱怒時,那種無力感足以擊垮任何人。
圖片來源于網絡
鐘浩就是這樣一個受害者。作為一名有五年經驗的銀行人,他原以為自己已練就了足夠的耐心。
但連續幾個月的高壓工作和客戶投訴,最終導致他陷入了重度抑郁。
公司給了他兩周的康復期,但這遠遠不夠。
圖片來源于網絡
當他回到工作崗位時,他發現自己已經無法面對客戶了。
每當看到排隊的人群,他就會感到呼吸困難、心跳加速,最終,他選擇了辭職。
而銀行業的離職潮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
圖片來源于網絡
離職大潮
2015年,利率市場化的推進和互聯網金融的崛起,讓傳統銀行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沖擊。
支付寶、微信支付的崛起,搶占了大量傳統業務,迫使銀行不斷精簡網點、裁減人員。
銀行業因此迎來了一波“高管出走潮”,超50位高管選擇離職。
圖片來源于網絡
一年后,這個數字翻了一倍,離職的高管超過100位。
2017年雖然稍有回落,但仍有將近80人選擇另謀出路。
到了2020年,離職潮開始從高層蔓延到基層,演變成了全員性質的“逃離”。
圖片來源于網絡
2022年,四大國有銀行減少了8200名員工。
2024年中期,42家A股上市銀行合計裁減超過3萬人,其中國有六大行就占了2萬多人。
銀行職員們的集體離職,折射出銀行內部存在的深層次問題:老舊的管理模式,緩慢的晉升機制,復雜的人際關系網,機會總是偏愛本就握有資源的人。
圖片來源于網絡
在這樣的環境下,年輕人看不到希望,更感受不到工作的價值。
而對于90后、00后這些新生代員工來說,工作不僅僅是謀生的手段。
他們更看重生活質量,渴望工作的靈活性和意義感,不愿意把自己的青春完全獻給一份壓抑的工作。
圖片來源于網絡
不過,離開銀行的年輕人并沒有像上一輩擔心的那樣“找不到出路”。
有人成為金融課程講師,將多年積累的專業知識轉化為教學資源。
有人跳槽到金融科技公司,在新興領域開拓視野。
圖片來源于網絡
還有人選擇自主創業,在更廣闊的天地里尋找人生價值。
但在離職潮的的背景下,銀行想留住員工,必須進行改革。
首要任務是改革考核制度,取消過度“全員營銷”的模式。
圖片來源于網絡
讓柜員專注于服務,而不是整天為了完成銷售指標而焦頭爛額。
薪酬方面,對于高價值業務,提成應該達到基礎工資的3-5倍,讓員工能夠看到付出的回報。
更重要的是加強對員工的關懷。
圖片來源于網絡
減少無謂的加班,精簡繁瑣的形式化流程,關注員工的身心健康。
銀行可以設立心理咨詢室,定期組織減壓活動,讓員工能夠在工作之余找到釋放壓力的出口。
只有這樣真正重視人才、關心員工,銀行才能重建“金飯碗”的吸引力。
圖片來源于網絡
結語
銀行,曾經的“香餑餑”,如今面臨離職潮,管理制度嚴、薪酬大縮水、業務受沖擊,問題重重。可年輕人離開后也各有出路,銀行若不想被時代拋下,就得打破陳規,重視員工訴求,以變革求新生,讓那“金飯碗”再次熠熠生輝。
圖片來源于網絡
【參考文獻】
北京商報-2024-09-04——《銀行中報觀察|金飯碗褪色,上半年減員4萬余人,超七成月薪縮水》
極目新聞-2025-04-02——《杭州銀行公告:虞利明因個人原因辭去行長等職務》
和訊網-2024-07-18——《“金飯碗”褪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