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僅需幾分鐘,就能降壓、降低心臟病風險,你愿意嗎?最近一項研究發現,5分鐘的“碎片化”運動,就能降低心血管死亡、全因死亡風險!
健康時報資料圖
每天5分鐘運動,降壓又“續命”
每天抽出5分鐘時間來運動,聽起來有點微不足道,能對健康有大影響?
1、每天運動5分鐘,降低死亡風險
2025年4月,《循環》期刊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短暫的偶然性運動也能“續命”!每天僅4.6分鐘劇烈強度的偶然性運動,與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分別降低25%、38%、24%相關。
偶然性運動的,比如爬樓梯、追公交、為了上班不遲到的奔跑等,這些生活中“碎片化”的運動,也可以為我們的健康增益。
研究截圖
這項分析了2.4萬余名不運動者,平均年齡為62歲。結果發現:
(1)短時間的高強度或中等強度偶然性的“碎片化”活動,也能顯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的風險。
(2)其中,1分鐘的高強度偶然性運動,相當于2.8至3.4分鐘的中等強度偶然性運動,或34.7至48.5分鐘的低強度偶然性運動,可帶來相似程度的心血管風險降低。
總之,“碎片化”運動也大有益處,每天僅約5分鐘的劇烈運動,就能降低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死亡、全因死亡風險。①②
2、每天運動5分鐘,有助于降血壓
2024年,《循環》期刊上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每天額外進行5分鐘提高心率的運動,如爬樓梯、跑步或騎自行車等,可使收縮壓降低0.68毫米汞柱,舒張壓降低0.54毫米汞柱。
可見,每天多運動5分鐘就有助于降低血壓。此外,每天額外運動20-27分鐘,收縮壓、舒張壓就會出現臨床意義的改善,或可在人群水平上降低28%的心血管疾病發病率。③
每天5分鐘,最推薦這幾種“碎片化”運動
提高心率的“碎片化”運動有很多。上海海洋大學體育部專任教師、中國體能訓練師王麗2025年在接受工人日報采訪時表示,“5分鐘運動快充”這類運動確實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增強心肺功能,培養運動習慣,還能起到緩解壓力的作用。
推薦幾種“碎片化”運動或活動方式:
1、跳躍開合
站立,雙腳并攏。迅速跳起,雙腳向兩側分開,寬度略大于肩,同時雙手在頭頂上方擊掌。再次跳起,雙腳回到并攏狀態,雙手放回身體兩側。注意保持背部挺直,避免駝背。這個動作能全面鍛煉肌肉,提升心肺功能。
圖自鳳凰大健康
2、波比跳
波比跳結合了深蹲、俯臥撐及跳躍動作,是全身性的高強度訓練。從站立姿勢開始,下蹲,雙手撐地,雙腳向后跳躍至俯臥撐姿勢。完成一個俯臥撐后,迅速收回雙腿至深蹲狀態,然后用力跳起。此動作能鍛煉核心肌群、腿部、手臂、腹部、臀部及背部等多個部位。
3、原地高抬腿
站立,原地進行高抬腿動作,每次抬腿高度至少離地20厘米,大腿盡量與軀干成直角。兩腿交替快速抬起,保持節奏。高抬腿不受場地、氣候、年齡或運動經驗限制,且運動強度易于控制。
4、爬樓梯
爬樓梯是一種很好的中高強度運動,如果每天需要上下多層樓,嘗試放棄電梯,選擇爬樓梯,將顯著提升日常運動量。
5、快走
快走時可以嘗試保持每分鐘130~140步的速度,同時控制心率在中強度運動范圍內(100~140次/分鐘),這樣能有效提升心肺功能。對于通勤距離5公里內的人來說,步行是個不錯選擇。
6、騎行
快速騎行不僅是一種中高強度運動,還能有效鍛煉大腿肌肉群和心肺能力,同時避免交通擁堵,享受戶外的清新空氣。如果通勤距離在5~10公里,可考慮騎自行車。④
本文綜合自:
①Dose Response of Incidental Physical Activity Against Cardiovascular Events and Mortality .Circulation.
②2025-05-10醫諾維《碎片化運動也能續命!頂刊最新研究,每天僅5分鐘,或可降低心臟病、心血管死亡、全因死亡風險》
③Device-Measured 24-Hour Movement Behaviors and Blood Pressure:A 6-Part Compositional Individual Participant Data Analysis in the ProPASS Consortium.Circulation.
④2025-01-12工人日報《樂健康 | 職場人“5分鐘運動快充”,管用!》
編輯:任璇
審稿:魯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