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買筆記本,你預算多少?”要是去年問這個問題,可能半數人會答“五六千吧”。可今年再問,答案直接變成“六七千起步”了——別懷疑,這是國補政策“帶飛”的后果。
數據擺在這兒呢:2024年一季度,國內線上賣的筆記本均價才5650元,到了2025年一季度,噌噌漲到6227元,同比飆了11%。
這漲幅比豬肉價還猛!更扎心的是,這錢可不是廠商單方面漲價割韭菜,而是咱們消費者自己“主動”掏的。
為啥?說到底得“感謝”國補的20%優惠。這政策本意是讓大伙兒換新機省點錢,結果反倒把大家的胃口養刁了。以前買8000塊的機子心疼,現在國補一出手,自己實際只掏6400,四舍五入等于白撿一千多!這賬誰不會算?于是乎,低端機直接被“拋棄”了——1999元以下的銷量暴跌30%,4000-5999元檔也下滑4%。錢都流向哪兒了?8000-9999元檔銷量直接翻倍,6000-7999元檔也漲了48%,連萬元機都跟著喝了口湯。
說白了,國補就像給消費者塞了張“滿10000減2000”的隱藏優惠券,不薅這羊毛都覺著虧。以前糾結“買游戲本還是輕薄本”,現在直接升級成“選RTX4060還是4070”。廠商也樂得推高端機型,畢竟賣一臺萬元機的利潤頂三臺中端機,何樂而不為?
不過這波“消費升級”里,最精明的還得是蘋果。別看它銷量連前五都沒擠進去,銷售額榜單上卻穩坐第三把交椅。為啥?人家單機價格夠高啊!同樣賣一臺筆記本,蘋果賺的錢夠聯想賣三臺小新系列。這操作就像飯店里龍蝦賣得少,但一桌就能頂十桌炒飯錢,老板當然偷著樂。
反觀國產陣營,聯想依舊是“一哥”,華碩、華為、機械革命緊追不舍。但真正耐人尋味的是,國補政策下,廠商之間的較量已經從“拼價格”變成了“拼上限”。你推個2K屏,我就上4K OLED;你配個13代酷睿,我直接塞14代HX處理器。消費者倒是樂見其成,畢竟有補貼托底,誰不想體驗把“旗艦機自由”?
不過話說回來,這波漲價潮也留了個懸念:等國補退坡后,筆記本市場會不會被打回原形?到時候,是高端機繼續稱王,還是中端機卷土重來?要是你現在買電腦,會趁著有補貼沖高端,還是等補貼結束再精打細算?反正我是打算先薅完這波羊毛再說——畢竟,20%的優惠可不是天天有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