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今年的主題是“萬物共生 和美永續”,呼吁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道,創和美永續之路,進而推進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治理新進程。
大連是我國東北野生動植物物種最豐富的地區之一,三面環海、背靠千山,形成了大連地區獨特的生物景觀。近年來,大連市多維度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力度,不斷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質效,加快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主流化進程,努力描繪“萬類霜天競自由”的美麗畫卷。今年,由市生態環境局選送的蛇島老鐵山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優秀經驗,入選“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利用實踐成果”十大典型案例。
調查監測 摸清生物多樣性家底
2022年開始,市生態環境局連續三年對野生動植物本底、重點保護物種、陸域植被、入侵植物等全市生物多樣性資源進行調查監測,通過采集物種多樣性信息,掌握物種空間分布和動態變化趨勢,進一步分析重點區域生物多樣性的水平、存在問題和脅迫因素。調查監測工作為我市精準確定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重點和方向,并采取切實可行的保護對策奠定了較好的基礎。
科技賦能 建立全鏈條智慧化監管
自然保護地作為重要生態空間,是生物多項性保護工作的主戰場。2024年以來,市生態環境局加快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全鏈條”自然保護地監管體系,不斷推進科技賦能監管,將重要生態空間人類活動變化主動遙感監測固化為常規例行工作,建立快速、精準、高效的常態化監管模式。推動搭建自然保護地系統化監管平臺,建立監測評估和預警體系,逐步實現“互聯網+監管”,全面提升自主發現生態破壞問題的能力和手段,提高監管的智能化、信息化、精準化水平。
成效評估 提升保護區環境監管科學性
為科學、客觀掌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旗艦物種生境質量狀況,今年一季度,我市首次開展四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保護成效評估工作。評估內容包括保護區近5年生態環境變化評估和狀況評估兩個方面,涵蓋主要保護對象、生態系統結構、生態系統服務、水環境質量、主要威脅因素、違法違規情況等6大項評估內容28項評估指標。此項工作將于下半年完成,評估成果將有力提升我市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監管的科學性。
多元宣傳 凝聚生物多樣性保護共識
今年,我市持續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教育,市生態環境局開設微信公眾號“大連生物多樣性之美”專欄,定期發布生物多樣性保護知識,科普我市野生動植物多樣性資源,增強公眾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鼓勵公眾積極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今年,我市還先后開展了“世界濕地日”“世界野生動植物日”“生物多樣性保護日”“野生動物宣傳月”等主題宣傳活動。5月,我市印發《2025年大連市“5·22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主題宣傳活動方案》,在各區市縣安排各類主題宣傳活動。同時,還開展“防控外來入侵物種”志愿服務活動;走進遼寧蛇島老鐵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進行線上直播互動,面向全國公眾直觀展示蛇島這坐神秘島嶼;開展在連高校生物多樣性日科普宣傳等多項特色宣傳活動。
行而不輟,未來可期。大連將始終秉持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理念,將生物多樣性保護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全面深化生物多樣性保護各項行動,不斷激發全社會保護生物多樣性的積極性,努力打造萬物和諧共生的美麗大連。
來源:大連生態環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