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將于2025年5月底在四川省成都市舉辦,其配套活動“成都國際古琴藝術周”也將同期展開。
金牛區圖書館作為本次古琴藝術周的活動場館之一,攜手三大古琴團隊,于5月28日-30日連續三晚推出古琴專場演出。以琴音為媒,邀您共赴一場跨越千年的音樂對話,感受非遺古琴藝術的“活態傳承”與創新魅力。
活動背景
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以下簡稱非遺節)于2007年首次舉辦,迄今已成功舉辦八屆,是文化交流互鑒的國際性盛會。本屆“非遺節”主題為“增進交流互鑒 激發傳承活力 共享美好生活”。
成都國際古琴藝術周是“非遺節”的核心配套活動之一,創辦于1990年,迄今已成功舉辦了七屆,是古琴藝術界廣泛認可并積極參與的重要節會。本屆古琴藝術周圍繞非遺古琴藝術的“活態傳承”實踐、國際古琴文化交流的橋梁、古琴傳統技藝與現代創新融合探索、公眾參與與古琴文化認同的深化、區域古琴文化品牌塑造與產業賦能等方面展開。
第一場:5月28日
演出團隊:江蘇鎮江夢溪琴社演出團
演出時間:2025年5月28日19:00
演出地點:金牛區圖書館6樓學術報告廳
報名方式:掃碼報名
演出曲目及人員
主持人:馬蘇
琴歌吟唱《關山月》
古琴:魏燕 簫:柯健
演唱:徐嘉 朗誦:馬蘇
獨奏《平沙落雁》
古琴:劉善教
古琴二重奏《故園無此聲》
古琴:李雅軒 姚茜云
獨奏《玉樓春曉》
古琴:劉怡
獨奏《秋夜長》
古琴:滕旌均
古琴合奏《歸去來辭》
古琴:柯健 馬蘇 管曉云
獨奏《搔首問天》
古琴:陸素琴
獨奏《大胡笳》
古琴:沈學強
古琴合奏《陽關三疊》
古琴:孫君儀 楊鑫桐
獨奏《秋鴻》
古琴:王光磊
獨奏 《樵歌》
古琴:何旭峰
琴簫合奏《挾仙游》
古琴:魏燕 吳眉 張麗萍
簫:柯健
團隊介紹 滑動閱覽
鎮江夢溪琴社由近代梅庵派琴家、上海音樂學院古琴教師劉景韶先生及南京藝術學院程午嘉教授于1986年發起成立,是中國政府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非遺項目所遞交的申報書中所列舉的八個琴社之一,現為文化部公布的國家級非遺項目“梅庵琴派”的責任保護單位。現任社長劉善教系申報書中古琴項目保護專家組十名成員之一,是古琴藝術(梅庵派)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鎮江夢溪琴社演出團隊由琴社師生組成,有多名非遺傳承人及專業院校畢業生。曾應邀在北京、武漢、成都、杭州、銀川、日照、福州、無錫、蘇州、南通、鹽城、南京等地演出,并出訪日本、馬來西亞及港澳臺地區,參加演出交流活動。團隊演出以梅庵派曲目為主,兼顧其他流派的經典曲目及創新曲目。
第二場:5月29日
演出團隊:新疆聯合古琴演出團
演出時間:2025年5月29日19:00
演出地點:金牛區圖書館6樓學術報告廳
報名方式:掃碼報名
演出曲目及人員
《梅花三弄》演奏:翟忻來
《烏夜啼》演奏: 王淅鑰
《挾仙游》演奏:孫玉昊
《高山》演奏: 劉洋
《流水》演奏: 景俊峰
《廣陵散》演奏:樸雪玲
《龍翔操》演奏:苗壯
《醉漁唱晚》演奏:余耒
《瀟湘水云》演奏:鮮亮
《平沙落雁》演奏:李儀丞飛
《秋鴻》演奏:羅弘
《無羈》演奏: 鮮亮
團隊介紹 滑動閱覽
新疆聯合古琴演出團是一支由新疆各地州與生產建設兵團古琴愛好者發起,并聯合江蘇、重慶、河南、浙江琴友共同組成的文化團隊。這支多元溢彩的演出隊伍,既有來自天山南北的琴人,也有長江畔、中原大地的知音,他們因古琴結緣,用七弦搭建起文化交流的橋梁。
團隊中既有鉆研古琴十多年的資深琴家,也有熱愛傳統文化的青年傳承者。他們帶著各地古琴流派的特色——廣陵派的瀟灑、九疑派的穩健、梅庵派的奔放、蜀派的安逸、虞山吳派的激蕩,他們將同臺獻藝,為大家帶來異彩紛呈的視聽享受。演出曲目中既有耳熟能詳的《瀟湘水云》《梅花三弄》等經典曲目,也有《無羈》等現代流行曲。
現場特別設置了輕松互動環節:觀眾可以在互動時間上臺體驗古琴基礎指法,并有非遺保護知識有獎問答,互動多多,獎品多多。
無論您是否了解古琴,都能在這里找到共鳴。當西域的遼闊遇見江南的婉約,當中原的古樸交織巴渝的豪邁,這場跨越萬里的琴聲對話,正等待您的加入。讓我們放下忙碌,在悠悠琴韻中,感受傳統文化滋養人心靈的力量。
第三場:5月30日
演出團隊:摩詰琴院演出團
演出時間:2025年5月30日19:30
演出地點:金牛區圖書館6樓學術報告廳
報名方式:掃碼報名
演出曲目及人員
《關山月》
演奏者:羅云 魏鳴謙 岳雨諾
姜恩雅 周熙程 羅子涵
《春風》
演奏者:龔興宇 羅心瑜 楊子瑞
《欸乃》演奏者:羅云
《孤館遇神》演奏者:孫錦鵬
《秋水 》
演奏者:呂博文 王紅 牟永強
周宇 楊維 梁羽
《洞庭秋思》演奏者:董兆威
《梅園吟》演奏者:鄧麗珠
道樂改編《南清宮》
演奏者:鄧麗珠 龔興宇 張尚飛
倪丹 曲曉泉
團隊介紹 滑動閱覽
摩詰琴院由琴人鄧麗珠、宋文庭主理。“摩詰”之名取自梵語“維摩詰”之省,及詩佛王維之字,為表求琴道中正清靜之意。
琴院致力于傳統古琴的教學與傳播。集蜀派古琴曾成偉、俞伯蓀兩大脈系之長,續百年之傳承,融合專業教育與古琴文人傳統。培養了一大批古琴愛好者,在“弘琴杯”“白玉蘭國樂競演大賽”、新加坡“南風杯”等古琴賽事中屢獲佳績。琴院傳脈于川內各地外,亦布于日本、美國、山西、山東、云南等處傳琴,有力地推動了古琴藝術在國內外開枝散葉。
琴院成功舉辦了“泠泠七弦上”“絲桐清韻”“劍南琴韻”“琴作舟楫”等多場古琴專場音樂會,多次為國內諸多學校、社會組織及企事業單位舉辦古琴講座、雅集。數次參與錄制中央電視臺、湖南衛視、安徽衛視等古琴節目。以承琴以道、課業精誠為訓。
歡迎關注掌上金牛
編輯|包包
來源|成都市金牛區圖書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