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5月23日電 (記者 高凱)“我一直在想怎么把中國的味道在鋼琴上彈得特別接近原汁原味,因為我本身對中國音樂非常非常熱愛。”中國鋼琴家郎朗22日在國家大劇院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自己從小慣聽不同風格的中國各地民樂曲目,“所以我一直在思考怎么能把這個味在鋼琴上通過哪種技術來體現出來,讓大家體會到這種感覺”。
5月23日至28日,國家大劇院將攜手郎朗開啟為期六天的“郎朗藝術周”系列活動,舉辦包括獨奏音樂會、協奏音樂會、鋼琴大師課等豐富的藝術活動,全視角呈現郎朗鋼琴藝術的精彩。郎朗當日亮相接受媒體采訪,介紹了此次活動的亮點。
郎朗接受采訪。國家大劇院供圖
5月23日、25日,郎朗將在指揮家呂嘉帶領下攜手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在北京藝術中心音樂廳上演兩場重磅音樂會,為觀眾奉上法國音樂經典。其中,拉威爾《G大調鋼琴協奏曲》與圣-桑《G小調第二號鋼琴協奏曲》同為法國鋼琴音樂作品的瑰寶。尤其值得關注的是,這也將是郎朗首次在中國現場演奏拉威爾《G大調鋼琴協奏曲》全曲。2024年,郎朗同德累斯頓國家管弦樂團在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奏的這首作品,作為德累斯頓國家管弦樂團建團475周年巡演的重磅亮點而廣受關注和好評。
郎朗表示,此次活動的音樂會演奏將是對自己最近新的演奏風格的一次回顧,“我相信明天的音樂會肯定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風格感受”。他直言,“進行一些不同的類型和風格的變化”正是自己近幾年“在爭取做到的”,希望以更成熟的聲音來向大家展示。
對于此次所演奏的曲目,郎朗表示,“因為我小的時候就知道法國音樂跟我們東方很有關系”,其中很多時候虛虛實實,一些“幻覺或氣味”的呈現與東方藝術有所相通。“這幾年我也是在想,怎么能把這個風格演繹得更加和東方藝術結合起來。”
在郎朗看來,肖邦的作品也有相類特點,“這種詩情畫意、旋律化很適合東方”。這位以激情彈奏聞名世界的鋼琴家表示,除了“激情似火”,“輕盈細膩”的藝術風格對于人心的觸達能力令自己近年來感觸頗深,“在彈很弱很弱的時候還是能彈出各種色彩和各種心情”,呈現出似夢境的境界,正像中國民樂中《平湖秋月》或《春江花月夜》,“都會有無聲勝有聲的狀態”,“這也是我這幾年希望呈現的,在宇宙中尋找某一生命體的感覺。”郎朗說。
郎朗當日直言自己一直在想如何在鋼琴上呈現出原汁原味的“中國味道”,包括用什么樣的技巧能呈現出包括琵琶的輪指,二胡的揉弦,嗩吶的“爆炸”聲音。他表示,自己在一些曲目上進行了一些嘗試,并將繼續下去,“我每年希望錄幾首中國的單曲,時間長了集合成一個專輯。”
郎朗認為,中國音樂家技藝扎實,在藝術精神的鉆研中傾心投入,而個性表達上尚有提高空間。近年來在鋼琴教育中亦投入頗多精力的他表示,“我每次教小朋友的時候,第一時間就是說先把風格和精神找出來,怎樣把中國人細膩的表達能力,比較含蓄的處理方法,和柴可夫斯基結合在一起,和拉威爾結合在一起。”
與此同時,在郎朗看來,真正做到風格化呈現,需要了解中華文化的精髓,“這樣才能在合適的時機感受到文化之間的契合點,以此為切口進行融合”。(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