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馬背法庭’深入牧區(qū)及交通不便、人員稀少的偏遠地區(qū)開展巡回審判、上門立案,在高效化解矛盾糾紛、減輕群眾負累的同時,以案釋法實現(xiàn)個案辦理和普法宣傳的有機結合,法官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深得農(nóng)牧民群眾好評。”
5月22日,“聲動青海”百家媒體人大型采訪活動來到了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興海縣人民法院河卡法庭,實地感受基層法治建設的“青海智慧”。
興海縣人民法院河卡法庭
據(jù)了解,河卡法庭在爭創(chuàng)“楓橋式法庭”的實踐中,探索出了“馬背法庭”、“帳篷調解”等特色模式,將司法服務延伸至草原深處。針對牧區(qū)群眾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特點,法庭組建了“雙語調解員”隊伍,通過“巡回審判+普法宣傳”方式,年均化解草場糾紛、婚姻家庭矛盾等案件百余起,調解成功率超過93%。
法官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深得農(nóng)牧民群眾好評
除此以外,在“互聯(lián)網(wǎng)+司法”實踐中,河卡法庭還推出了“指尖立案”、“云端庭審”服務,讓數(shù)據(jù)多跑路、群眾少跑腿。這一系列的創(chuàng)新舉措,既傳承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zhèn)”的楓橋精髓,又融入了青海牧區(qū)的現(xiàn)實需求,成為了高原基層治理的鮮活注腳。
興海縣人民法院河卡法庭巡回審判
法官們深入踐行司法為民的宗旨,主動利用下班時間組織當事人開展訴訟服務,以“夜間法庭”“午間法庭”“周末法庭”的方式逐漸打破“八小時工作制”阻礙,為人民群眾提供“全天候”的訴訟服務,解決了上班族、務工人員等當事人群體因時間沖突導致的“訴訟難”的問題。
瀟湘晨報記者儲文靜 青海興海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