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新任駐華大使戴維·珀杜來了,沒帶橄欖枝,開口就是“安全、強大、繁榮”。
這位是點名派遣的,就連29票反對都沒用,而且他一落地就亮了底牌,擺明了:這不是來交朋友的。
那么特朗普派遣他來的原因是什么?他又會為中美關系帶來怎樣的變化?
飛機剛到北京,這位七十多歲的政壇老手戴維·珀杜,還沒來得及體會中國首都的空氣,也沒時間進行慣常的外交辭令,直接就對著鏡頭和世界,把此行的目的拋了出來:“我的首要任務,關乎美國的安全、強大與繁榮?!?/strong>
他的這句話,可以說是給中美關系當下階段下了新的基調,沒有客套,沒有寒暄,直來直去,目標明確。
這樣的開場白,與人們印象中外交官的形象大相徑庭,他清晰地傳遞出一個信息:這位大使不是來促進理解、增進友誼的,他是帶著具體的任務清單來的,而且這些任務都與美國自身的國家利益緊密捆綁。
這種不加修飾的表述方式,無疑讓外界感到意外,但仔細想想,卻又十分符合特朗普一貫的風格:實用至上,利益為先,從不羞于展示力量和意圖。
不難看出,珀杜的到來,從一開始就充滿了這種強硬而直接的味道,但要理解戴維·珀杜為何是特朗普眼中的最佳人選,就得看看他的過往了。
戴維·珀杜曾是大型跨國公司派駐亞洲的高管,對香港那套商業邏輯和操作模式,可謂爛熟于心。
后來,他轉身政壇,代表佐治亞州當上了聯邦參議員,在共和黨內也算是資深人物。
特朗普看中他,無非是兩點:一是他在商場上練就的談判和博弈能力,知道怎么在交易中為美國爭取最大好處,二是他在政治上的強硬立場,能在關鍵時刻不退讓。
這正是特朗普所需要的那種“中國通”,不是那種通曉中國文化、講究人情世故、力圖彌合分歧的傳統意義上的外交官,而是那種知道從哪里下手最疼、最能逼對方就范的“交易者”。
所以,盡管在參議院內部,他的任命遇到了29票的反對,認為他火藥味太濃,不像外交官,可這恰恰是特朗普所看重的震懾力,這項任命最終還是順利過關,可以看出特朗普是多么看中他。
當我們回過頭來再看珀杜那句“安全、強大、繁榮”,最有講究的是詞序,“安全”被放在了首位,這在美國的政治語境里,尤其是談到中國的時候,往往意味深長。
安全,不只是國土安全,更多時候是“戰略安全”,是擔心被超越、被挑戰,近年來美國以國家安全為名,對中國的高科技企業下手已經不知道多少了。
從華為、中芯國際,到新興的人工智能、量子計算,處處都布滿了防備,這種“安全”敘事,背后都是美國對中國發展速度和科技進步的焦慮。
珀杜把“安全”置于“強大”和“繁榮”之前,潛臺詞也很明顯:他來北京,就是要時刻盯著,確保美國不會因為中國的發展而感到“不安全”,確保美國在關鍵領域不會被趕超。
這樣一來,也就重新定義了“中國通”這個詞,不再是理解中國、欣賞中國,而是了解中國、分析中國,最終是為了更好地與中國競爭,甚至壓制中國,以維護美國的絕對優勢和利益。
珀杜在社交媒體上說的“在中國這片土地上工作,是為了讓美國更加安全、強大和繁榮”,聽著總覺得別扭,是因為他只強調了單方面的索取和防備。
抵達北京后,珀杜的行動節奏也非??欤杆偻瓿闪诉f交國書副本等程序,立刻進入工作狀態,這種雷厲風行,固然體現效率,但也流露出一種強烈的緊迫感:“任務來了,趕緊落實!”
這位新大使要落實的任務,結合他“安全優先”的表態來看,未來的中美互動,在經貿、科技這些傳統摩擦領域,恐怕只會更激烈。
憑借他深厚的商業背景和對全球產業鏈的了解,他可能會更頻繁地與在華美資企業打交道,施加壓力,要求他們在敏感問題上站隊。
甚至還有可能在談判桌上,以更強勢地要求中國在技術轉移、市場準入等方面做出更多讓步,而這些目的都是為了給美國創造更大的安全和經濟空間。
特朗普對珀杜寄予厚望,他在社交媒體上夸贊珀杜有四十年的國際商業經驗,在參議院軍事和外交委員會都有任職,認為這些經歷能幫助珀杜在中國“實施維護地區和平的戰略”并“建立富有成效的工作關系”。
這話聽起來冠冕堂皇,實際上卻透露出特朗普希望珀杜能在中國一絲不茍地執行他的戰略意圖,而這個戰略,核心依然是競爭與壓制。
與珀杜不一樣的是,中國駐美大使謝鋒去年上任時,強調的是“架橋鋪路”、“推動兩國人民相互理解、友好往來”,核心在于“增信釋疑、管控分歧、擴大合作”。
一邊在努力尋求合作的可能性,一邊則把“盯緊”對方、確保自身“安全”放在第一位,這種出發點的差異,與美國那是大相徑庭。
但這并不意味著中國會被凍挨打,面對可能再次到來的“特朗普沖擊波2.0”,中國顯然吸取了上次的經驗,準備得更充分了。
中國近年來建立的“不可靠實體清單”、擴大出口管制,都是可以在必要時用來對美國特定企業施壓的工具,同時中國商務部對PVH集團的調查,以及關于英特爾可能面臨網絡安全審查的討論,也都說明中國手里有牌。
更重要的是,中國在調整自身的經濟結構,對美貿易依賴度也在降低,對“一帶一路”國家的出口比重上升,貿易市場更加多元化,中國企業也在加速海外布局,到美國之外的地方設廠,目的就是為了繞開美國的關稅壁壘。
要知道,中國龐大的國內市場,本就是一個緩沖外部風險的巨大優勢,而且從更長遠來看,當下中國正在大力提升經濟韌性和科技自主能力,這些都是中國應對外部壓力的根本。
參考資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