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由搜狐主辦的2025搜狐科技年度論壇在北京盛大開幕。多位院士科學家與產業界人士齊聚一堂,共同開啟一場面向未來的科技盛典。
本屆論壇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啟了一場全天的思想盛宴。在上午的線上直播中,硅谷智能戒指公司RingConn大模型AI負責人劉澤洋,發表了題為《從硅谷視角看AI硬件的未來發展》的演講。
在演講中,劉澤洋回顧了AI硬件從硅谷萌芽到全球普及的路徑,并對中國市場前景作出展望。
他指出,2023年ChatGPT 3.5的橫空出世,標志著大模型AI進入新階段,也為AI硬件產品的創新提供了堅實的技術基礎。2024年初,硅谷涌現出Rabbit R1便攜助手、AI Pin投影胸針、Friend情緒陪伴項鏈等多款概念產品,然而由于高昂定價與單一功能,這些新品難以持續保持市場熱度。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可穿戴健康監測領域與大模型AI的深度融合。
Meta Ray-Ban AI眼鏡憑借攝像頭、麥克風和多模態交互功能,在2024年實現200萬副銷量,達到10億美元營收;RingConn智能戒指則利用AI健康顧問Agent,將個性化睡眠、運動、心理干預建議規模化推向市場。
除可穿戴設備外,AI陪伴與機器人領域同樣亮點紛呈:Mirumi毛絨機器人、Ropet智能寵物等產品在CES 2025上引發關注;OpenAI支持的Figure AI和特斯拉Optimus人形機器人,在工業搬運與家務服務中展現潛力。更有企業專注于場景化應用,如OpenDroids廚房機器人、Aescape按摩機器人等,一經推出已經占據了部分細分市場。
展望未來,劉澤洋認為,中國在制造、供應鏈及本土芯片與大模型研發方面具備先天優勢。以RingConn為例,其正在加大科研投入,打造專利壁壘,力爭在國際市場形成“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競爭態勢。他認為,憑借組合式創新與底層技術突破,中國企業將有望引領下一輪行業浪潮。
以下為演講全文:
大家好,我是劉澤洋,是RingConn智能戒指的大模型 AI 負責人。RingConn是一家全球領先的 AI 智能戒指品牌,我們通過智能戒指來采集人體的生物信號,通過 AI 分析這些數據,提供睡眠、運動、心理等各個方面的改善建議。
其實在海外、全球市場 AI 戒指已經有了較高的普及度,但是 AI 智能戒指在國內還是一個新的概念。我們今年也開始把產品帶入到國內市場,目前已經做到了國內各大平臺的第一名。在加入RingConn之前,我一直在硅谷做大模型、 AI 硬件的創業和產品經理的角色,所以我今天主要帶來的分享是從硅谷的視角來看 AI 硬件的未來發展。
說到 AI硬件,首先我們要回到整個浪潮的原點。 2023 年, OpenAI 終于發布了劃時代的 ChatGPT 3.5,它標志著大模型 AI 進入到一個全新的階段,顯著地提升了理解能力、文本生成的質量和錯誤率的控制。這種進步改變了我們和 AI 交互的方式,更為 AI 創新硬件提供了強大的技術基礎。
隨著大模型 AI 的能力飛躍, 2024 年初硅谷涌現了多款創新的 AI 硬件產品,他們嘗試回答同一個問題:AI 如何以硬件的形態融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去?有這么多款創新產品,比方說像 Rabbit R1,它是一個掌上隨身便攜 AI 助手; AI pin,它是一個穿戴在胸前,可以投影到手掌上進行畫面和語音交互的穿戴式 AI 胸針;像Friend,它是一個隨身監測你情緒的可對話的AI 陪伴項鏈;Limitless,它是一個全天候記錄你所有日常環境和對話的一個記憶增長項鏈,可以隨時記錄到你過往每一天的生活。
所有的這些產品,其實熱度都沒有能夠持續。這些產品的興衰告訴我們其實高價格和有限的功能是早期 AI 硬件的致命弱點。AI 硬件必須找到痛點、需求和技術能力的完美結合點。在這樣的挑戰下,可穿戴健康追蹤領域有了新的和大模型 AI 結合的變革。
那么在同一時間,像 Whoop, Oura 和RingConn,我們這些全球領先的頭部可穿戴健康設備廠家發現了可穿戴健康監測和大模型 AI結合的巨大價值。我們可以用大模型 AI搭建健康管理顧問,利用結合用戶的監測數據,將大模型 AI 嵌入到整個流程和交互中,將原本需要專家一對一提供的健康咨詢規模化、平價化。通過健康顧問Agent,我們可以實現個性化的運動恢復、建議、心理指導和更有效的改善計劃,這些都是傳統可穿戴所難以滿足的。
那么說到大模型 AI 和可穿戴硬件結合的最佳場景,我們就不得不提到由Meta 開發的 2024 年最大的 AI 硬件爆品 Meta Ray-Ban AI 眼鏡。根據最新財報, 2024 年 Meta 一共賣了 200 萬副 AI 眼鏡,約 10 億美元的銷售額,今年一季度,活躍用戶留存依然非常高,增勢不減。
Meta Ray-Ban AI 眼鏡集成了攝像頭、麥克風揚聲器,支持拍照、錄視頻、語音助手實時翻譯、 AI 多模態等感知等很多功能。而像眼鏡這樣的穿戴場景,天然就具備視覺、聽覺和語音的最佳入口,是大模型 AI 理解和感知世界的理想終端,也是最佳的多模態大模型的 AI 載體。
2025 年 AI眼鏡全球市場預計會達到 200-350 萬副的銷量,而 Meta 應該是絕對的主導者,像其他公司如小米、字節跳動、谷歌、三星也都有相應的新產品發布計劃。在可見的未來, AI 眼鏡有望成為僅次于手機的第二大硬件生態平臺。所以在眼鏡領域也可能誕生未來新的硬件巨頭,比方說像 Holiday 和 Even Reality 這樣的新銳廠家選擇在顯示技術和大模型 AI 做新的結合。
說完 AI 和可穿戴領域的應用,我們來聊下一個熱門的品類, AI 陪伴大模型 。AI 的賦能下, AI 陪伴設備其實也逐漸從輔助工具轉化為人和智能連接的橋梁。它不再是一個工具,而更加像是一個情感伙伴,可以來解決我們社會對于孤獨情感支持的巨大需求。
比方說在 CES 2025 年爆火的兩款產品Mirumi,它是一款由日本公司推出的毛絨夾掛的機器人,可以夾在你隨身攜帶的包上。它擁有AI 的智能能力,可以通過點頭賺頭害羞等動作和人進行互動。而像另一款產品 Ropet,它可以模擬出真實動物的體溫、饑餓感,能夠去 AI 識別出食物、情緒,并給出相應的反應。更有意思的是,蘋果公司在其機器學習的網站上發布了他們的一個 AI 智能臺燈的 Demo 視頻,非常像把皮克斯的那個小臺燈復原到了人的生活中。這個 AI 智能臺燈集成了 LED 燈、攝像頭、揚聲器、投影儀,能夠跟隨人的手勢指令、面部表情和語音指令來做相應的互動,然后做健康關照,或者是一些題目解答等多用途的家庭場景下的工作。
我們最后一個不得不聊的領域就是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現在硅谷那邊最火的兩款機器人,一款是由 OpenAI 投資的 Figure AI,它是首個在真實的工廠場景下實現了自主搬運、篩選和裝配的人形機器人。而像特斯拉的Optimus,它的動作更加靈活,能夠完成像折衣服、搬運物品等等復雜的家務。
但整體人形機器人的門檻較高,所以有更多的創新型公司其實更專注于場景化的機器人解決方案。比方說像OpenDroids,它就專注于家庭的廚房,它可以幫你洗衣、做飯、洗碗等等,能夠專注的去精準識別食材做相應的烹飪。
那像Aescape按摩機器人,它就專注于通過多模態大模型AI來掃描人的用戶身體,制定個性化的按摩解決方案,目前也有很多像 NBA 的巨星等等的用戶已經開始體驗上了相應的產品,可能這樣的產品會率先走入到我們的實際應用和用戶的生活中去。
最后我們可以來做一個整體的回顧展望,其實 AI 硬件它不僅是需要在大模型、 AI 和芯片方面有一些新的突破,更重要的是它也非常需要制造業、產業鏈、供應鏈的相應的支持。所以我認為中國在 AI 硬件領域是有得天獨厚的先天優勢的。
全球各個領域我們其實都有相對應的一些廠家,比方說 AI 耳機領域,我們有字節跳動的 Ola friends,科大訊飛的 AI 耳機,我們也有 Bubble Pal、 Looi、 Loona 這樣的一些智能陪伴玩偶。更不要說宇樹科技這樣在人形機器人上領先的廠家,我認為中國 AI 硬件未來的發展,它不光有產品和供應鏈上的組合式創新,我們也將會有在芯片、國產多模態大模型、國產端側大模型的這樣的像 Deepseek 一樣的硬核創新,未來我們的 AI 硬件也會迎來自己的 Deepseek 時刻。
比方說像我自己以RingConn舉例,我們將大力去投入科研和研發,擁有自己的專利壁壘,從而真正能夠做到在未來的國際市場上面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真正引領在 AI 硬件領域的突破。
我今天的分享到此結束,感謝大家的聆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