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第二十一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哈爾濱文化產業館,近3米長的“哈爾濱·中國詩歌之城”立體形象展示牌,如冰雪書卷徐徐展開,將觀眾瞬間帶入北國的詩意世界。展臺前次第展示的《戀歌,文字里的哈爾濱》《詩林》等300余本文學書刊,在“冰城融媒·書韻共生”展區構筑起一座微型詩歌殿堂。
“哈爾濱·中國詩歌之城”展區
“我們希望通過深圳文博會這個平臺,讓更多人知道哈爾濱不僅是‘身在最北方’,同時擁有著詩情畫意。”在展會現場,哈爾濱文學創作院副院長王若楠深情地說:“詩歌,如同流淌在城市血脈中的靈魂之火,賦予了哈爾濱獨特的城市品格。今年3月21日,哈爾濱榮膺中國詩歌學會授予的‘中國詩歌之城’稱號,繼‘雙亞冬之城’‘世界音樂之城’‘奧運冠軍之城’之后,又成功打造了一塊極具辨識度與影響力的城市文化招牌。”
據介紹,哈爾濱擁有悠久的詩歌傳統和完整的文化脈絡,詩歌文化源遠流長。
金朝完顏亮《念奴嬌·詠雪》在雪詩詞中獨樹一幟;清末黃維翰的《呼蘭郊行即事》等新邊塞詩蒼涼悲壯、粗獷豪放。
民國時期,哈爾濱舊體詩新詩相互交織,梅花詩社、塞鴻詩社、遁園吟社等社團蓬勃發展。
抗戰時期,蕭紅、蕭軍、羅烽、白朗、舒群等積極參與左翼社團活動。金劍嘯的敘事長詩《興安嶺的風雪》、趙一曼的《濱江述懷》、趙尚志的《寄調滿江紅·黑水白山》、陳雷的《露營集》等作品,宛如地下奔騰的巖漿,點燃了這片黑土地的革命熱情。
新中國成立后,嚴辰、沙鷗、梁南、中流、巴彥布等詩人以黑土氣息和豪放品格走進讀者的視野。
“哈爾濱·中國詩歌之城”展區引來很多詩歌愛好者
改革開放后,以林子、李琦、張曙光、桑克、馮晏等為代表的哈爾濱詩人進人了詩歌創作繁榮期。哈爾濱師范大學的“北斗詩社”、哈爾濱工業大學的“云帆詩社”、哈飛公司的“北鷹詩人”、東輕公司的“野鴿子詩社”等詩歌社團活動掀起了詩歌浪潮。
進入新時代以來,哈爾濱市高度重視詩歌文化建設,以一系列扎實有力的舉措,推動詩歌繁榮與城市文化同頻共振。先后舉辦了蕭紅塑像前的詩會、馬迭爾陽臺詩會、從殿堂走到田野圍爐詩會等豐富多彩的詩歌文化活動。2024年1月和2025年1月,成功舉辦了兩屆太陽島冰雪詩會,舒婷、王山、李琦、胡弦、海男、車延高、娜夜、梁平等著名詩人熱情參與,并以詩歌的方式贊頌龍江冰雪之美。
由哈爾濱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管、哈爾濱文學創作院主辦的《詩林》創刊40余年以來,載著冰城的文脈與詩心,堅守主流詩歌陣地,涵養本土文學生態,光大時代文化基因,已成為“中國詩歌八大刊”之一,更是黑龍江幾代詩人和人民大眾的文化財富。
“‘爾濱’作為近兩年火出圈的旅游城市,成為中外游客心中的‘詩與遠方’。當游客在哈爾濱中央大街接過馬迭爾冰棍,他們手捧的也是百年詩脈的饋贈。”王若楠輕撫展臺上的《詩林》合訂本說,“希望四海賓朋通過我們的書刊,進一步感受哈爾濱的文化底蘊,跟著詩歌來旅游。”
記者:李淅;攝影:韓東賢;視頻:韓東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