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由中國美協、四川省文聯和新華文軒主辦的“刀鋒刻史——李少言抗戰版畫展”開幕式暨《刀鋒刻史——李少言抗戰版畫藝術》新書發布會,在四川美術館一樓展廳舉行。重慶市美協主席龐茂琨、四川省美協主席李青稞等文藝界嘉賓以及李少言的家屬和親朋好友等出席了開幕式。
李少言(1918~2002)是中國新興版畫運動的奠基者之一,其藝術生涯與抗戰歷史緊密交織。他曾隨八路軍一二〇師深入華北敵后,在戰火硝煙中創作了大型木刻組畫《一二〇師在華北》。這套組畫以粗獷的刀法、質樸的構圖,真實記錄了八路軍將士浴血奮戰的場景,被譽為“刻在木板上的革命史詩”。
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本次展覽現場也集中展出了這套珍貴的組畫,輔以歷史照片及手稿文獻,再現藝術與戰爭交融的歷史細節;展廳內還通過晉綏邊區《抗戰日報》專區等歷史空間的展陳設計,結合互動裝置等,帶領觀眾感受“藝術為革命服務”的時代脈搏。
據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以下簡稱抗戰館)革命文物部副主任陳亮介紹:《一二〇師在華北》木刻組畫在2020年由李少言的家屬無償捐贈給抗戰館,并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在這組經典木刻版畫中,觀眾們除了可以欣賞到黑白線條銘刻出的另一種“歷史影像”之外,還可以通過作品下方的文字說明,生動鮮活地體會到80多年前戰士們忘我奮戰的精神與軍民魚水的真摯情感。
在《群眾送情報》的作品下方,李少言仔細記錄了賀龍司令員對他一幅騎馬草稿提出的意見:“騎馬的人,騎得不是地方,常言道‘馬騎前背牛騎腰,驢騎屁股左右搖……你應該更仔細地觀察,不能只憑想象。”
通過《魚水情》的作品說明,你會發現當時群眾們還有一套辨認“自己人”的樸素方法:“八路軍在行軍、工作時都戴著斗笠、穿著草鞋。以后群眾一看到戴著斗笠、穿著草鞋的,就當作是自己人……大家出門都戴斗笠、穿草鞋,工作也好做了。”
活動現場還舉行了圖書《刀鋒刻史——李少言抗戰版畫藝術》贈書儀式。該書由四川省美協策劃、抗戰館編寫、四川美術出版社出版,以《抗日烽火》《沂蒙精神》《紅色傳承》三大篇章為主線,收錄了抗戰館典藏李少言《一二〇師在華北》組畫等經典木刻作品,以及大量珍貴的手稿、實物留存和圖像資料。
據了解,本次展覽將持續至7月7日,免費向公眾開放,其間還將舉辦系列公教活動,歡迎市民朋友前往參觀,重溫那段難忘的歷史。
紅星新聞記者 喬雪陽 編輯 曾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