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徐語楊 現場攝影報道
1945年,晉綏邊區(qū)的第一枚郵票在條件極為艱苦的環(huán)境下誕生了,這套晉綏郵票一直使用到1949年全國郵政總局發(fā)行了全國統(tǒng)一的郵票為止。設計者叫李少言,是中國新興版畫運動的先驅,四川美術事業(yè)的重要奠基人,成就卓著的版畫藝術家。其一生以木為紙、刀鋒刻史。
5月24日,“刀鋒刻史——李少言抗戰(zhàn)版畫展”開幕式暨《刀鋒刻史——李少言抗戰(zhàn)版畫藝術》新書發(fā)布會在四川美術館舉行,一系列李少言經典木刻作品、設計手稿及信件、報紙等物品被展出。
開展現場
李少言從事藝術創(chuàng)作六十余年,在不同歷史時期都有精品問世。代表作包括《一二〇師在華北》《重建》《黃河渡傷員》《老街新貌》《湖畔》《川藏路上水簾洞》《耕海》等等,其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展覽,被許多美術館、博物館收藏。李少言是我國新興版畫運動的奠基人之一。同時,李少言又是一位卓越的美術活動家,他領導四川美術四十多年,把延安精神帶到了四川。
李少言(圖據主辦方)
“刀鋒刻史——李少言抗戰(zhàn)版畫展”聚焦李少言的革命藝術生涯,設置三大主題板塊。首章“抗日烽火”展出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典藏《一二〇師在華北》組畫及《地雷戰(zhàn)》等經典木刻,通過刻刀再現前線激戰(zhàn)與后方軍民協(xié)作場景。次章“沂蒙精神”以《破路》《沂蒙頌》等作品展現革命精神在新時期的延續(xù),謳歌民族品格。末章“紅色傳承”重點呈現2020年家屬捐贈的40余件文物,彰顯李少言的家國情懷與紅色家風。展覽特設《抗戰(zhàn)日報》歷史場景復原及互動裝置,多維度詮釋“藝術為革命服務”理念,立體呈現李少言兼具革命者與創(chuàng)作者的雙重身份特質。
記者在現場看到,每一件展品旁都設置了李少言本人的創(chuàng)作歷程。例如在晉綏邊區(qū)的第一枚郵票旁寫道:“我雖然沒有設計郵票的經驗,也沒有參考資料,但是我從這個根據地建立起就在這里工作,對這個根據地有著血肉相連的深厚感情?!边@枚郵票按郵票的大小刻成,再用石印機印刷,在很小的木面上進行手工刻制。
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革命文物部副主任陳亮也出席了本次展覽的開幕式現場。他提到,李少言創(chuàng)作的《一二〇師在華北》《重建》等作品,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除了在抗戰(zhàn)館展出,還通過中央電視臺、學習強國等平臺進行推介。
李少言《沂蒙魂》
四川省美術家協(xié)會主席李青稞回憶了李少言對四川美術界的貢獻。她告訴記者,李少言培育出李煥民、徐匡、阿鴿等一批全國知名版畫家,除此以外,他還發(fā)掘了馬振生、朱理存等國畫人才,推動四川美術形成版畫、國畫、雕塑多領域繁榮發(fā)展的格局。
據了解,“刀鋒刻史——李少言抗戰(zhàn)版畫展”將持續(xù)至7月7日,其間還將舉辦系列公教活動,公眾可前往四川美術館觀展。
此外,開展當日同時發(fā)布的,還有書籍《刀鋒刻史——李少言抗戰(zhàn)版畫藝術》,圖書以《抗日烽火》《沂蒙精神》《紅色傳承》三大篇章為主線,收錄了其經典木刻作品,并完整收錄大量珍貴的手稿、實物留存和圖像資料,深度解讀作品生成的歷史語境、藝術構思及時代價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