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不僅是經濟發展的大動脈,也是衡量一個國家基建水平的關鍵指標,然而同樣是東亞近鄰,中日韓三國的高速公路收費卻呈現出斷崖式差距。
日本每公里收費約1.1元人民幣,而韓國則低至0.42元,為何日本高速費高得離譜?韓國如何做到低價惠民?中國的高速收費又是多少呢?
日本
日本地方不大,但是這個島國的高速公路收費貴得讓人印象深刻,每公里收費約1.1元人民幣。這樣的價格從何而來?直接原因便在于建設與維護成本。
以東京到大阪為例,全程約500公里,僅通行費就需花費近600元人民幣,這還不包括山區路段額外征收的“特別通行費”,要是碰上翻山越嶺的路段,價格還能再往上竄,穿越山脈的中部縱貫道,部分路段收費甚至突破2元/公里。
這么貴的高速收費到底是怎么形成的?這背后既有客觀條件的限制,也有歷史政策的鍋。
咱們先從日本的地理環境說起,日本國土70%為山地,修高速路動不動就要架橋打隧道,東京灣跨海高速公路的隧道段每公里造價高達30億日元,約1.4億人民幣,是平原地區的3倍以上。
日本還坐落在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地震頻發,道路維護成本常年居高不下,據統計,僅2023年至2115年,日本修復老化高速公路的預算就達8.3萬億日元,折合人民幣差不多4000億。
日本高速收費的初衷是貸款修路,收費還貸,1956年《道路公團法》實施后,政府成立道路公團,通過發行債券和銀行貸款籌集資金,計劃25年還清債務后免費開放,然而現實很快啪啪打臉,建設成本年年飆升和多次地震災害,免費日期被推遲9次,硬生生拖到了2115年。
2005年,日本政府又出新招,將高速公路管理權拆分給6家私營公司,本想著引入市場機制能提高效率,沒想到這些企業賺錢的本事比修路還厲害。
為了追求利潤,反而通過延長收費期、提高費率來填補虧空,如今,日本高速費中約30%用于償還舊債,剩余部分則被用于新路建設和股東分紅。
說到底,山地多、地震頻這些客觀因素確實推高了日本高速的成本,但政策制定上的短視和私有化后的資本逐利,才是讓這個雪球越滾越大的關鍵推手。
韓國
在東亞高速公路收費這件事上,韓國硬生生把日本襯成了反面教材,盡管國土面積僅相當于中國江蘇省,山地占比也高達70%,但韓國高速費卻僅為日本的四成,每公里收費大約只有0.42元。
能把這本經濟賬算得這么漂亮,秘訣全在政府兜底式的操作,韓國政府推行最低運營收入保障制度,私企投資修路,若高速公路收入低于預期,財政直接補足差額。
這種政策就像給企業吃了定心丸,吸引大量財閥入場參與建設,三星集團甚至專門成立基建子公司,承包了全國15%的高速路段,首爾至釜山高速由私企投資80%,政府僅承擔20%,投資方風險降低后,心里有底了,收費自然有了下調空間。
要說韓國人最絕的還是成本控制,韓國高速以隧道密集著稱,但造價控制堪稱極致。
仁川至永宗島海底隧道每公里造價高達2.5億人民幣,然而政府通過集中招標、嚴控成本,標準化預制構件和24小時輪班施工,將每公里成本壓縮至1.8億人民幣,平均收費壓至每公里0.42元,用行動證明山多隧道多不等于收費必須貴。
此外,韓國貨運政策更是透著精明勁兒,不僅對貨運車輛實行階梯收費,滿載卡車費率僅為小客車的1.5倍,對集裝箱貨車還實行夜間5折優惠,既降低了物流成本,又減少了空駛率。
當然也有人擔心政府這么操作會慣壞企業,萬一私企虛報成本騙補貼怎么辦?這樣最終只會由納稅人買單。但韓國交通部數據顯示,2022年高速虧損僅占財政支出的0.3%,且通過旅游業和物流效率提升帶來的稅收增加,足以覆蓋補貼缺口。
對比隔壁日本的高速收費困境,韓國用政策杠桿撬動民間資本,拿短期補貼換長期稅收,既沒讓老百姓當冤大頭,又盤活了整條經濟鏈。
不過這種模式也不是誰都能抄作業,畢竟需要政府有精準的算賬能力和嚴格的監管手腕。哪天要是補貼的口子收不住,保不齊也會重蹈日本覆轍,但至少現在來看,韓國這手組合拳確實打出了漂亮的水花。
中國
中國高速平均每公里收費0.09元,還不到日本的十分之一,這種低價背后,既有后發優勢,也有獨特的運營邏輯,低價的核心秘密是規模效應。
中國高速起步雖晚,但憑借舉國體制快速逆襲,1988年第一條高速滬嘉公路通車時,日本已建成超5000公里,但通過貸款修路、收費還貸模式,中國在30年內建成全球最大高速網,截至2023年,總里程突破19萬公里,遠超美日韓總和。
與日韓不同,中國高速多建于平原,且采用標準化設計,京港澳高速河北段每公里造價僅3000萬元,是日本同類項目的五分之一,加之日均車流量超1億輛,通行車輛基數龐大,單位成本被大幅攤薄。
中國對綠通車輛、節假日小客車免收通行費,看似虧本買賣,實則另有考量,2023年國慶免收通行費120億元,但同期旅游收入達7530億元,拉動消費的效果立竿見影,交通運輸賺的不是路費,是經濟活力。
表面看每輛車過高速收的錢不多,但架不住14億人的出行需求打底,再加上節假日免費政策帶動的消費升級,算大賬可比盯著過路費那點零頭劃算多了。
在高速公路建設方面,中日韓三國各自走出了不同的發展道路,不同的高速收費標準,本質上都是各國在自然稟賦、制度傳統、經濟目標之間做出的現實選擇,沒有絕對的最優解,只有最適合的平衡術。
主要信源
日本“高速收費”是中國2.7倍,官員:為修復老化公路,子孫后代會受益——九派新聞2024-02-29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