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世界乒壇呈現的是中國領先、亞歐抗衡的格局。巴西名將雨果成功沖進多哈世乒賽男子單打決賽,讓世界乒壇盛會自1957年以來首次出現三大洲高手共同爭奪金牌的動人一幕。
多哈世乒賽將于5月25日精彩收幕,備受世人期待的決賽日,來自亞洲、歐洲和南美洲的球員將角逐男子和女子單打、男子和女子雙打共4個項目的金牌。整體實力占優的亞洲選手已在24日包攬混合雙打冠亞軍。余下的4個項目決賽,來自奧地利和羅馬尼亞的跨國組合波爾卡諾娃/斯佐克斯將向中國組合王曼昱/蒯曼發起沖擊,國乒名將王楚欽將與巴西好手雨果爭奪男單桂冠。有必要強調的是,這是創辦已有99年之久的世乒賽首次有南美洲球員出現在決賽賽場。
近百年的世界乒壇,歐洲、亞洲一直是兩大主色調。歐洲是乒乓球運動發源地,世乒賽早中期呈一馬當先之勢。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日本、中國先后崛起,世界乒壇形成亞洲對峙局面,70年代后期中國逐漸領先世界,歐洲和日本共同扮演沖擊者角色。
鮮為人知的是,論世乒賽道的出道時間,北美洲、非洲均早于亞洲。
1936年舉行的第10屆世乒賽,美國人艾倫斯、布拉特納/麥克盧爾分別奪得女子單打、男子雙打金牌。翌年舉行的第11屆世乒賽,美國隊更是摘取男團、女團和男雙三項冠軍。1948年、1956年兩屆世乒賽,混雙冠軍均記在美國人的名下。而在女雙和混雙領域,美國人均有過躋身四強的不俗表現。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非洲是乒乓球運動的荒漠,這塊大陸在最近四十多年僅涌現出穆薩、阿魯納等數名好手。其實,早期的世乒賽非洲選手也曾登上了領獎臺,1939年世乒賽埃及選手就獲得女子單打、女子雙打季軍。
相比之下,南美洲才是世界乒壇的配角,近幾年巴西帥小伙雨果的脫穎而出,讓乒壇大賽出現了南美人的印記。9個月前的巴黎奧運會,雨果沖進男單前四,雖然最終與獎牌擦肩而過,但殿軍這項成績已經創造了南美乒壇歷史最高紀錄。一個月前,雨果在單打世界杯沖破了國乒包圍圈,半決賽、決賽他先后擊敗中國好手王楚欽、林詩棟,成為世界乒壇史上首位奪得世界冠軍榮譽的南美人。5月24日晚雨果以4:3險勝中國選手梁靖崑,多哈世乒賽時隔近70年重新出現三大洲高手聯袂獻演決賽日的驚喜一幕。
此前,世乒賽出現這一精彩局面,還要追溯到1956年,來自日本、羅馬尼亞、美國等國的好手在團體、單項共7個項目的決賽展示自己的乒乓才華。此后近70年,世界乒壇一直呈現亞歐對峙局面,這期間演繹出國乒數次包攬七金,中瑞爭霸等經典好戲,但世乒賽這張調色板多少過于單調之嫌。如今,雨果、波爾卡諾娃/斯佐克斯在半決賽成功突圍,尤其是前者的崛起,讓世乒賽時隔68年之后重現三大洲高手共同爭奪桂冠的動人景象。
多哈世乒賽決賽日即將呈現,不容錯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