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戰爭期間,隨著形勢的好轉,中國人民解放軍逐步整編為19個野戰兵團,這些兵團分屬四大野戰軍(一野、二野、三野、四野)和華北軍區。1952年全軍評定軍級干部時,共有36人被評為正兵團級,19個兵團,36位正兵團級將領,他們分別來自哪支部隊呢?
一、第一野戰軍(西北野戰軍):
第1兵團司令員兼政委王震、第2兵團司令員許光達、西北野戰軍副司令張宗遜、政治部主任甘泗淇、徐立清。
共有五位被評為正兵團級。
二、第二野戰軍(中原野戰軍):
第3兵團司令員陳錫聯、第4兵團司令員陳賡(后調任其他職務,1952年評級為軍委委員級,高于正兵團級)、第5兵團司令員楊勇、第五兵團政委蘇振華、野戰軍參謀長李達、第三兵團政委謝富治、桐柏軍區司令員王宏坤、鄂豫軍區司令員王樹聲。
1952年軍隊評級,上述幾位除陳賡是軍委委員級,其他七位都是正兵團級。
三、第三野戰軍(華東野戰軍):
山東兵團司令員許世友、第7兵團司令員王建安、第8兵團司令員陳士榘、第9兵團司令員宋時輪、第10兵團司令員葉飛。
三野約有五六位于1952年被評為正兵團級,
四、第四野戰軍(東北野戰軍):
第12兵團司令員蕭勁光(1952年被評為軍委委員級)、第13兵團司令員程子華(后調任地方政府工作,未參與評級、評銜)、第14兵團司令員劉亞樓、第15兵團司令員鄧華、第15兵團政委賴傳珠、第13兵團司令員黃永勝、第一參謀長蕭克、第二參謀長趙爾陸、遼東軍區司令員肖華、東北軍區參謀長陳奇涵。
上述將領中,1952年評級時約有八九位正兵團級。
五、華北軍區:
第18兵團司令員周士第、第18兵團第一副司令王新亭、第19兵團司令員楊得志、第20兵團司令員楊成武、第19兵團政委李志民。
這五位于1952年都被評為正兵團級。
六、其他來源:
情報系統負責人李克農、軍委作戰部長李濤、華北軍政大學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朱良才、軍委總政治部副主任傅鐘、三位起義將領陳明仁、陶峙岳、董其武。
通過大致統計可以發現,上述36位正兵團級將領,四野人數最多,因規模龐大且參與戰役眾多;二野次之,三野、一野、華北軍區名額相差不大,部分干部來自非野戰軍系統(如軍委直屬)。
部分將領因職務變動(如調任軍區或總部)仍保留正兵團級。
值得一提的是,1955年授銜時,上述36位正兵團級將領,有兩位被評為大將軍銜(王樹聲、許光達)、一位被評為中將軍銜(徐立清),其余33位全部被評為了上將軍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