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逮捕十人,李嘉誠這一次是真的栽了。
5月21日,香港廉政公署發布一個公告稱,長實集團旗下的一個“港人首置盤”項目,涉嫌行賄受賄,偷工減料,被逮捕十人。
啥叫“港人首置盤”?其實就類似于國內的剛需盤,年輕人買的第一套房。它的特點是,價格相對便宜,但樓棟很高,房屋密集。長實集團旗下的這個“港人首置盤”,一共才6棟大廈,卻提供3000套房,每一棟設置500套房。你想想,這個房屋密度有多高?按每戶5口人算,這6棟樓,就要住進去1.5萬人了。
可住的人越多,工程質量越重要。而長實集團呢?卻在施工中,偷工減料了,植入鋼筋不足,還出現了樓棟移位的問題。為了掩飾這些問題,長實集團則采取了“行賄”方式。這就觸碰底線了,十人因行賄受賄罪被逮捕。
李嘉誠曾被譽為“商界教父”,更是“地產教父”了,一度被外界稱為“李半城”。可他的地產生意是怎么做起來的?這里面究竟有多少貓膩?在后臺,隊長經常看到很多網友留言,為李嘉誠洗白稱,李嘉誠作為一個商人,在內地做房地產,沒有爛尾,沒有拖欠供應商的錢,也沒有對不起業主,已經是業界良心了。
可這些人沒說的是,為什么李嘉誠沒有爛尾項目?核心就在于,它賺錢根本不靠蓋樓。它賺的是地產增值的錢,而不是賣房子的錢。具體是怎么操作的呢?就兩個字:囤地。
你仔細對比就會發現,李嘉誠與內地房地產商有一個巨大的不同。比如恒大、碧桂園、萬達等房企,都有一個重要的特點:高周轉。什么叫“高周轉”?就是高速拿地,高速銷售,高速回款。
恒大暴雷前,有一個著名的年會。在這場年會上,有一個老太太用一種極度浮夸的演講方式,鼓吹恒大:“當年規劃當年建成當年交。”我們不可否認,這個老太太確實有拍馬屁的嫌疑。但是,它確實反映了恒大的“高周轉”模式。這種“高周轉”模式,極大地推動了中國的城鎮化,也讓很大一批人享受到了中國的房地產紅利。靠著拆遷和房產增值,實現一夜暴富。
若是同樣一塊地,放在李嘉誠手里,就絕不可能“當年拿地、當年開工、當年交房”了。他會先把地拿下來,再采取表演式施工,鉆法律的漏洞,一直不蓋樓,蓋兩個保安,兩個施工員,拖拖拉拉一二十年。等這塊地的價格漲起來了,他直接轉手一賣,高位套現跑路。理論上來講,他都不用蓋樓,就能賺得盆滿缽滿了。
在成都,李嘉誠就因“囤地”太過離譜,遲遲不施工,被成都市政府拉黑,禁止李嘉誠旗下房企,在成都本地獲得金融貸款。至于它想來成都拿地,就更不可能了。為什么?核心就在于,李嘉誠太雞賊了。他是一點貢獻不做,純來炒地皮了。
可政府賣地,當然是不為了給房地產商炒地皮的,而是把這一片區域開發起來,形成一個連片的商業住宅,把人口、商業都帶起來。在北京,李嘉誠旗下的“御翠園”,也是囤了23年的地。這塊地在2001年,以7億買下來,一直等到了2024年才開售,樓面價僅1750元/平米,而開盤價呢?9萬一平。這還是打了7折以后的售價,直接翻了40倍以上。
這種囤地模式,就是一種純粹的吸血模式。它并不創造價值,而是通過土地增值的方式,瘋狂收割。你說,為什么內地房地產公司不這么干呢?難道是內地房地產公司傻嗎?大家都在一個行業里,李嘉誠這么搞能賺錢,恒大怎么不學呢?碧桂園怎么不學呢?關鍵就在于,內地房企要拿出結果來,才能持續從地方政府那里拿到地,才能從地方銀行那里,拿到貸款。要是恒大搞囤地模式,它早就被地方政府、地方銀行拉黑了。
而李嘉誠則是利用自己作為“港商”的特殊身份,融資渠道多元化,加上自身財力雄厚,鉆了法律的空子,吃上了時代的紅利。
囤地,坐等土地升值,不是李嘉誠有多聰明。這種方式很簡單,內地房企老板都可以學。但為什么不學?因為內地房企愿意與地方政府合作,全力推動中國的城鎮化,實現共贏。而李嘉誠呢?拒絕合作,只要能搞到錢,蓋不蓋樓,就無所謂了。
它連樓都不蓋,它怎么會爛尾?怎么會爆雷?許家印在后期過于膨脹,把恒大搞垮了,算不上好人,但李嘉誠就更談不上“地產界的良心”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