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3日,南陽市高中英語教師能力提升項目展示活動暨教材培訓會在鄧州市致遠學校成功舉辦。此次活動由南陽市教育科學研究中心主辦,以"聚力賦能單元教學?共研共進能力提升" 為核心,吸引了全市各縣(市、區)英語教研員、高一高二備課組長及骨干教師 400 余人齊聚致遠校園。在學校領導的統籌引領下,鄧州市致遠學校高中部全體英語教師以飽滿的教研熱情全程深度參與:課堂上凝神聆聽、筆耕不輟記錄所得所感,課間抓緊間隙交流研討,將觀摩學習的思考與啟發迅速轉化為系統的教學改進筆記,在沉浸式教研中展現致遠團隊的專業求索精神。
課例觀摩:新課標理念下的課堂實踐
【聽說課展示】南陽市一中鄒舒老師的英語聽說課教案(選修二 Unit 6 Lesson 2)設計精巧,以春節觀影經歷《哪吒2》導入,自然過渡到互聯網視頻發展,圍繞“互聯網特點及對傳統媒體的影響”展開教學。
通過聽力填空、細節挖掘(對比過去與現在,分析語言使用變化)、角色扮演(模擬采訪并展示)等活動,實現從語言輸入到輸出的層次遞進,融合聽說訓練與思維表達。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既落實語言技能,又注重情境創設與任務驅動,為英語聽說課教學提供了可借鑒的實踐范例。
【寫作課展示】鄧州市一高中張卓老師的《A Film Review》教案設計巧妙,以電影圖片、趣味問題導入,結合微信對話、視頻展示等多元形式迅速吸引學生注意力,增強參與度。教學環節從閱讀匹配標題、探究電影細節(名稱、上映時間、導演、原著、角色等),到分析場景優劣、關注時態與連接詞,再到利用大綱和寫作指導完成影評初稿,循序漸進。
通過多樣化活動(輸入性閱讀分析+輸出性寫作實踐),既培養學生對影評結構與內容的理解,又落實語言表達細節,最終以10分鐘寫作任務強化輸出能力,體現“從輸入到輸出”的教學邏輯,在激發學習興趣的同時,系統提升學生的閱讀分析、語言運用與寫作綜合素養,教學設計層次分明、形式多樣,為影評教學提供了可借鑒的實踐路徑。
專家評課:深度解析+專題講座理論賦能
河南省基礎教育課程與教學發展中心崔秀玲老師從新課標要求出發,肯定了課例中 "以學生為中心" 的活動設計,同時針對聽說課的語言輸入密度、寫作課的評價標準細化提出改進建議。在教材聽力與高考聽力存在難度差異的背景下,其核心價值在于依托單元主題提供整體教學任務輸出與語言實踐場景。鄒老師的課例以日常場景導入,借助多樣化聽力材料設計教學活動,對此可提煉以下實踐建議:活動設計需聚焦聽力主線,避免形式喧賓奪主;當問題設置偏難時,可通過分層任務設計引導學生逐步理解;活動形式應簡潔易實施,且聽力過程中優先保證“盲聽”訓練,減少文本依賴,讓聽力實踐回歸語言輸入本質。寫作作為英語關鍵輸出能力,需以固化寫作模式為基礎,通過持久規劃與目標設定、專屬寫作時間保障等策略系統提升。當前教學現狀顯示,教材寫作難度普遍高于高考要求,且讀后續寫材料分析需耗費大量課時,單純依托閱讀練習難以滿足能力培養需求。因此,日常教學中需為學生創設充分的寫作實踐機會,通過限時寫作、文本結構分析、語言支撐體系構建等方式破解寫作難點,以 “輸入 - 解構 - 仿寫 - 創新” 的階段化訓練進程,讓寫作教學從知識積累真正轉化為能力生成。
隨后,崔秀玲老師帶來《高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實施建議》專題講座,結合具體教材案例,詳解如何從 "大單元主題" 出發整合教學內容,設計 "學習理解 - 應用實踐 - 遷移創新" 的活動鏈,為教師們提供了可操作的單元教學實施路徑。高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以布魯姆認知目標分類為理論支撐,構建“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新”的能力進階路徑,通過“定主題意義(明確育人與語言目標)→繪圖譜(思維導圖整合知識網絡)→設任務(設計階梯式語言實踐)→定評價(拓展閱讀檢驗遷移能力)”的四步法進行設計,聚焦育人價值,從教師中心轉向學生主導,強化情景設置、問題解決能力培養與學生立場評價,推動學習方式變革(從被動輸入到主動探究)。
同時,緊扣學科核心素養(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學習能力),破解教材文本實施難題,以知識結構化推動“語言→思維→文化”三位一體認知體系建設,實現從知識傳授到能力生成的課堂轉型,全方位提升學生英語綜合素養。
教師感悟:共研共思,滿載而歸
【曹穎老師】今天參加了教材培訓講座,其中關于聽力、寫作和課文文本解讀這三個要點讓我收獲頗豐,也讓我對今后的教學有了更清晰的方向。(1)聽力練習的連貫性和高效性:由于考試需要,以往并沒有對聽力進行持續連貫性的學習,聽力是學生常感困難的板塊,碎片化練習效果不佳。今后我計劃設計連貫的聽力模塊,按主題和難度分類,同時設置明確目標,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聽,提高專注力和理解力。還會推薦課外聽力資源,幫助學生保持連貫練習。(2)寫作練習的完整性和反饋寫作是教學難點,以往因時間緊張壓縮了寫作環節。今后我會安排整節課讓學生寫作并互評,教師再詳細批改和講評,通過系統的寫、評、改過程,幫助學生提升寫作能力。(3)課文文本的深度解讀:平時教學過于關注單詞短語,忽視了文本整體解讀。今后我會引導學生從整體把握文章結構和主旨,分析寫作手法,將詞匯學習融入語境,同時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提升綜合語言能力。目前的出題更加回歸課本,這就要求教學也要更加注重課本的深入研究學習。通過培訓,我意識到要從整體到局部提升學生能力,未來將調整策略,優化教學,助力學生學好英語。
【王夢玲老師】今天的培訓讓我更加明確了高考的選拔方向。在日常的教學中,整體把握每一單元每個章節之間的聯系和對主題產生的作用,注重學生聽說讀寫背等綜合能力的提升,關注學生對聽力、閱讀文本的深層理解,日常重視寫作的過程、關注學習的學習的意義。從而培養學生的批判思維、邏輯思維,發散思維和創造性思維。
除此之外,我也要不斷精進自己語言能力和教學能力,豐富自己的課堂用語,及時對學生的表現給予積極的課堂評價,形成良性互動,構建和諧、融洽的課堂氛圍。
【母朝鳳老師】今天有幸參加了南陽市組織的教材培訓會議,在會上我們觀摩了兩位優秀教師的示范課堂,兩位老師對課堂的新穎設計,對AI素材的巧妙運用讓我備受啟發;崔老師對新高考形勢下聽說、讀寫課應如何開展進行的剖析以及對大單元整合教學的看法也使我受益良多。當前的教學現狀是教師對教材文本解讀很好,但由于教材文本內容往往偏難,因此在教學中的實施并不理想。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我將會把崔老師的方法運用到自己的教學中,在對聽力教學進行環節設計時不按部就班的照搬教材內容,而是根據學生水平進行取舍,并提前預設學生可能遇到的障礙,給出解決方法。在寫作中,多培養學生自查錯誤以及自我糾錯的能力。
【劉一丁老師】鄒舒老師的聽說課充分體現了分層任務應該如何設置,達到循序漸進的效果,以TBLT的教學策略,從輸入到輸出達到了閉環:聽力填空(Task1)→細節分析(Task2)→思維辨析(Task3 )→句式總結( Task4)→語言應用(Task5),形成“理解-分析-批判-創造”完整鏈條。情境化任務:利用真實語料(影評范例)與社交工具(微信)創設任務,增強語言應用真實性。張卓老師的讀寫課先解構影評框架(分析判斷),再聚焦語言細節(內化運用),最后遷移創作,形成“輸入-內化-輸出”閉環。助力學生自主歸納寫作規則。手寫批注直擊問題,實現“教-學-評”同步,促進精準改進。河南省教學研究專家崔老師通過細致評價課程,對我們日常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刻剖析,介紹緊扣核心素養實施單元教學的具體策略和方法,讓我認識到了要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不要聚焦片面問題,要關注學生長遠發展。
正如教師們在反饋中所言,這場教研盛宴不僅為日常教學注入了新方法、新思維,更讓“以學生為中心”“素養導向” 的理念扎根課堂。
未來,鄧州市致遠學校將繼續以教研為翼,攜手全市英語教育同仁,在 “聚力賦能、共研共進” 的道路上深耕不輟,讓課堂綻放更多精彩,讓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在沉浸式學習中拔節生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