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事禮到人不怪,白事禮到人不收”這句話,是不是農村老話,值得商榷。從時間上來說,這句話的產生也就是近幾十年來的事。真正的老話應該是“紅白喜事,人到禮到”。
像這類老話,農村很多老人不敢說出來了。他們一開口,就被年輕人懟,說這是封建殘余,是陳谷子爛芝麻。
好吧,不讓說就不說。“人死有人埋”,哪怕世上沒有一個親友,死了后一樣能走入黃泉。哪怕村里哪家的狗和貓死在外面,也有好心的人埋掉。現在村里很多老人就是這樣想的。有一些事情想通了,把世事就看淡了。
人死后,用棺材埋入土里,與用席子卷起來埋入土里,都是入土,都是一回事。多少年后,都化為泥土,只不過是時間的長短而已。何況現在殯葬改革了,很多地方實行火葬,一把火燒掉,可以什么都不留,簡單便捷。
村里流傳一個真實的故事。
舊時,村里有一戶的人家,祖上留下豐厚的產業,家里非常富有。但是,這家主人有一個毛病,不管是紅喜事,還是白喜事,不愿與村里人來往,村里人暗地里叫他“萬事不求人”,而他則信奉“有錢能使鬼推磨”,平時嘴里也是這么說。由于,村民給他取了個外號叫“鬼推磨”。
他為了不讓村里的窮人沾他家的“富氣”,也免得沾村里人的“窮氣”,花重金在離村莊外半里地,建了一座豪華的宅子,至此以后,就斷絕了與村里人的來往。
有一年冬天的霜凍天夜晚,他家的宅子突然失火,他跑到村里求人救火,村里稀稀拉拉地去他家救火。他急了,大聲許諾說,凡是參加救火的人,給每人白銀一兩。他不這樣說還好,話一出口,原來前往救火的都往回走,回家去了。
火借著霜凍天的大風迅速蔓延,很快就把宅子吞噬了。自此,“鬼推磨”的家開始衰敗,到他晚年的時候,家里人走的走,散的散,只剩下他和兒子兩人過著貧窮的生活。
一年的冬天,“鬼推磨”在嚴寒中死去。由于他們家里平時沒有與村里來往,他死后也沒有一人上門。他兒子沒辦法,只好用一張曬稻谷的曬席卷起來,挖了一個坑,草草掩埋。
他的兒子為了生活下去,除了給別人打短工外,村里人家有紅白喜事,他就去幫忙,可以改善生活。慢慢地,他在村里也有了很好的人緣。他死了后,村里人置辦了黑板棺材,還給他辦了喪禮。
到如今,“鬼推磨”的墳堆早就沒有了,后來讓種了栗子樹,留下一片古樹林,而他兒子的墳仍然有一個土堆在那里,清明節掃墓時,有人從他墳邊過時,還給墳堆砍一下毛,插插白。
以上說了這么多,就是為“紅事禮到人不怪,白事禮到人不收”這句話做鋪墊,以便于讀者更準確的。現在回到正題。
過去農村,按照傳統習俗,不管是紅喜事,還是白事,人們原則上講究的是人到禮到,也就是本人親自到現場隨禮,主要才收下,人不到,讓別人代為隨禮,是不會收的。除非說明隨禮人不能到現場的特殊理由,比如,本有病、父母病重、妻子臨產、自己家里也辦紅白喜事等。
過去農村民眾,在乎的是人氣,是人的相互往來,人情要高于禮品或禮金。如果讓人捎禮過來,一般讓人產生兩種想法。一是對舉辦紅白喜事的人家有意見,不愿意前來,讓人捎禮來應付一下。二是看不起舉辦紅白喜事的人家,但礙于情面不得不讓人捎禮來。
這種說法,現在一些年輕人,從當前的視角來看,認為我是在唱高調,故意美化過去。
這里舉一個例子,過去農村,對于普通農戶來說,如果國家給他們照顧或救濟之類的幫助,一般的人家都會斷然拒絕,不但拒絕,還會很生氣。因為當時農村民眾認為,吃照顧或救濟非常丟人,說明自己沒有能力。現在的農村是什么情況,我這里就不多說了。
過去農村確實是窮,但是,人窮志不窮,規矩意識非常強,該收的禮就收,不該收的禮不收,可以說是人窮志不窮。
紅喜事的隨禮,多數以物為主,少數很親的親戚才封禮金。主要禮物,糧食中的米、面、粉、酒等,家禽中的雞、鴨、鵝及禽蛋、蔬菜等,還有匾、對聯等。白事的隨禮也是一樣,主要是多了紙、香、鞭炮、豆腐等,送的蔬菜要比紅喜事多。
近幾十年來,隨著農村民眾外出務工、經商和謀生,越往后,外出的人也就越多,留在村里的人越來越少,多數人家舉家外出。
開始那些年,由于通迅不發達,外出的人一般放一筆錢,給父母或村里信得過的人,家里有紅白喜事就代為隨禮。畢竟外出這么遠,回來一趟確實不容易,路途花費的錢也不是一筆小數目。這是特殊年代的特殊辦法。
因此,當年不管是村里的紅喜事,還是村里的白事,只要禮到就行了,沒有什么可怪的,大家可以理解。
然而,隨著外出的人越來越多,村里只剩下一些老人和兒童了,在農村,尤其是比較偏遠的農村,村里遇到有白事,找不到做事的人。過去一兩個村民小村就可以將白事辦妥,現在一個村,甚至鄰近幾個村聯合起來,才能把白事辦妥。
過去農村有“五十不抬棺,六十不下田”的說法,現在的農村,一些村里的白事,抬棺的人大多是六十歲以上的人,六十歲以上的人還是種田的主力軍。
在這種情況下,紅喜事的種類比較多,有些事可辦可不辦,如果硬要辦,人不到禮到就可以了。
但是,白事可就不行,實行土葬的農村,需要一定數量的勞動力,如果在外面的人都是通過各種渠道隨禮,而人不到,白事就無法辦下去。
再說,家家都有老人,有老人就會有白事,而白事相對紅喜事來說,要少得多。如果村里的白事你家里只是禮到,而人不到,別人家也會這樣做,村里的白事就沒有人來操辦了。
于是,很多村莊,尤其是偏遠地區的村莊,人們就達成了一個共識,紅喜事隨不隨禮,怪不怪人,是自己的事。但是,白事是村里的大事,一定要人到,人到了自然禮也到了,如果人不到,他們的隨禮不能收。
這就是現在一些農村所說的“紅事禮到人不怪,白事禮到人不收”。這句話并不是老話,但很有可能是現在農村老人所說的話。
總之,這句話反映了現在農村,特別是偏遠農村的一種生活現實,也是現在農村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