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趟一定要再來!”昨晚,上海滬劇院攜滬劇《羅漢錢》赴武漢,精彩亮相第四屆全國戲曲(南方片)會演,謝幕時,有說著上海話的白發(fā)觀眾激動地訴說下一次再會的約定,也有年輕觀眾連連叫好。這已經是上海滬劇院連續(xù)三屆入選會演,在新時代的舞臺上,滬劇在《敦煌女兒》《陳毅在上海》《羅漢錢》等劇目的傳承創(chuàng)新之中,煥發(fā)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此次重新制作的海報視覺,傳遞出“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的水墨江南韻味。演出前,劇場特地打出了致敬前輩藝術家的標語,黑白影像來自滬劇電影《羅漢錢》。這部劇目以新中國成立初期農村婚姻制度改革為背景,表現了滬劇說新聞、唱新聞的傳統(tǒng),恰逢修訂版《婚姻登記條例》5月10日起施行,這部劇的上演更有新意味,成為當代法治文明的生動注腳。
此次上演的《羅漢錢》,是2023年為紀念著名滬劇表演藝術家丁是娥誕辰100周年,上海滬劇院復排的版本,入選了文旅部“重點傳統(tǒng)(經典)劇目復排計劃”。
“從1952年進京演出的榮耀到2025年武漢會演的征程,《羅漢錢》的每一次啟程都是對歷史的致敬和對未來的探索。”上海戲曲藝術中心黨委書記、總裁,上海滬劇院黨總支書記張潔說道。
湖北戲曲藝術中心的舞臺上,演員們以細膩的表演、悠揚的滬劇唱腔,將劇中人物的情感糾葛與時代命運娓娓道來。滬劇傳統(tǒng)曲牌賦予了人物鮮明的聲腔性格——程臻飾演的小飛蛾,低回婉轉的“反陰陽”,如泣如訴地勾勒出封建婚姻桎梏下的悲苦靈魂。錢瑩飾演的張艾艾,用迸發(fā)熾烈情感的“寄生草”詮釋新時代女性沖破藩籬的勇氣。洪豆豆飾演的燕燕,用紫竹調輕叩情韻,在吳儂軟語間流淌出少女的機敏與熱忱。朱麟飛飾演的五嬸,尖酸狡黠的汪汪調于詼諧謔趣中刻畫出市儈底色。
尤其是“燕燕做媒”等經典唱段,觀眾情不自禁地跟著哼唱。每到精彩之處,掌聲、叫好聲此起彼伏,演員們三次返場謝幕,觀眾仍不愿離去。
5月23日,上海滬劇院部分演職人員還走進武漢大學,開啟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戲曲文化交流之旅。主演們分享了滬劇的發(fā)展歷程和表演特色,青年演員現場展示了滬劇經典唱段和身段功法,贏得陣陣掌聲。
昨晚的演出現場,武漢大學藝術學院戲劇影視系副教授易棟看得熱淚盈眶。作為資深戲迷,他曾將電影《羅漢錢》作為課件給學生們分析講解,看完舞臺復排版感受到了何為“美隨著時代而流動”,這是海派的藝術追求,“錢圓夢也圓,希望這個戲代代相傳。”
原標題:《“下趟再來!”上海滬劇院攜《羅漢錢》三度亮相全國戲曲(南方片)會演》
欄目編輯:江妍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趙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