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日報”
5月21日至25日,第九屆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暨中國東西部合作與投資貿易洽談會在西安國際會展中心隆重舉行。作為核心主題展之一,文旅消費展通過場景化展示、互動式體驗,全面呈現文旅產業的多元魅力與創新活力。其中,榆林以“絲路駝城?多嬌榆林”為主題驚艷亮相,為八方賓客帶來獨具塞上風情的文化盛宴。
鼓樂鏗鏘 奏響塞上風情樂章
踏入榆林展區,激昂的嗩吶聲與鏗鏘有力的鼓點瞬間點燃現場氛圍。每天上下午各一場的非遺展演,成了觀眾爭相打卡的“人氣高地”。只見身著特色服飾的演員們縱情舞動,彩綢翻飛間盡顯豪邁英姿;氣勢磅礴的腰鼓、清亮高亢的陜北民歌在展館內久久回蕩,將黃土地的豪邁與熱情淋漓盡現,現場掌聲、喝彩聲此起彼伏。廣東游客李亮激動地說:“第一次近距離聆聽陜北民歌,這種極具穿透力的聲音讓我們很震撼!今年夏天一定要帶家人來榆林深度感受陜北特色文化!”
匠心巧思 文創訴說千年古韻
漫步在208平方米的展區內,印有榆林地標建筑的裝飾擺件,充滿陜北風情的桌游卡牌,精致小巧的冰箱貼、胸針等文創產品琳瑯滿目,每一件都承載著塞上古城的千年底蘊。以石峁遺址為靈感源泉的“圣邑茗集”茶具前,游客紛紛駐足欣賞。雪白的德化白瓷壺身之上,新石器時代的圖騰紋樣若隱若現,將實用價值與文化內涵完美融合。另一側,以《忠勇楊家鼓》為創作藍本的穆桂英手辦格外引人注目。據工作人員介紹,這款手辦是創作團隊深入挖掘麟州古城文脈,巧妙融合陜北秧歌、宋代甲胄與刀馬旦戲曲精髓打造而成的文化精品。通過復刻巾幗英雄穆桂英擂鼓聚將的經典場景,希望將神木人血脈深處的家國情懷與忠勇精神代代相傳。
妙趣橫生 互動傳承非遺技藝
方寸之間,非遺之光處處綻放。穿梭其中,一幅流動的文化長卷徐徐展開。子洲石雕鑿刻歲月,清澗石板訴說滄桑,陜北剪紙靈動鮮活,面花塑出麥香祈愿。刀剪起落間,指尖流轉處,引得游客紛紛駐足,共賞塞上非遺的千年風華。
在米貼畫體驗臺前,游客們手持工具小心翼翼地將米脂小米嵌入畫板。非遺傳承人一邊示范,一邊耐心指導。在這里,古老的非遺技藝不再遙不可及,而是通過互動體驗,讓觀眾親身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能在絲博會上展示這門傳承已久的技藝,讓更多人了解米脂文化,我特別自豪。”米脂米貼畫縣級非遺傳承人高敏笑著說道。
香氣四溢 陜北美食喚醒味蕾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從谷物糧油到傳統佳肴,從特色美食到創新產品,榆林豐富的物產塑造出黃土地獨有的飲食文化,吸引八方食客慕名而來。其中,香氣四溢的橫山羊肉方便面成為全場焦點。工作人員現場沖泡時介紹,這款方便面的靈魂在于精心制作的羊肉料包。每一份料包精選橫山優質山羊,經24小時羊骨高湯慢燉、切塊高溫滅菌,鎖住地道風味。目前,該產品年銷量已達四萬桶左右。“希望通過這種創新形式,在絲博會的舞臺上,讓大家便捷品嘗到橫山羊肉的美味。”榆林塞上北草羊肉制品公司負責人郭泳勝稱,未來將拓展產業鏈,對接景區、交通樞紐商超,讓橫山美食走向更大市場。
從振奮人心的文化展演,到創意十足的文創精品;從趣味滿滿的非遺體驗,到回味無窮的塞上美食,通過動靜交織、古今對話,榆林展區以文旅融合為筆,在絲博會的舞臺上勾勒出璀璨華章。如今,這顆古老的塞上明珠正在開放共享的時代浪潮中,煥發出蓬勃生機。
記者 周海月 李東潔
編輯 謝婷 校對 拓智慧 責編 李治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