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5月24日)復旦大學全球各地4000多名校友回到母校,共同參加“相約百廿 輝映卿云”——2025復旦大學校友返校日。復旦大學邯鄲、楓林、江灣、張江四個校區同步開放,校友們可以走進科研平臺、院系參觀打卡。返校日大會上,四位畢業10年到40年的校友分享了自己的成長以及在復旦的收獲,同時啟動的還有復旦創業人股票基金以及一系列活動。
自2012年來,復旦大學秩年校友返校日活動已在線下舉辦十屆。此次返校日活動中,相聚校友的年齡橫跨半個世紀,年長者已闊別母校一個甲子,其中,1965屆新聞系校友陳培發為秩年返校校友中的最年長者,畢業后,他留校任教,直至退休,將春華秋實都留在復旦。
這場特殊的報告會,四位校友畢業跨度40年
在上午的主題大會上,畢業10年、20年、30年及40年的秩年校友代表先后分享自己的成長經歷。
2015屆歷史學系本科校友、人民日報社西藏分社記者、西藏五四青年獎獲得者徐馭堯在校8年伴隨著《復旦青年》這份報紙的共同成長。他在參與辦《復旦青年》的過程中,也和眾多復旦青年對話,并思考著同一個問題——青春應該怎樣度過?畢業后,他選擇前往西藏工作,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記錄時代變遷。在西藏2000多個日夜,走過74個區縣,“今天,我還在尋找屬于我的答案”。
“從邯鄲、楓林再到附屬醫院,我完成了從本科到醫學博士的培養,從一名醫學生成長為一名青年醫生。”2015屆臨床醫學八年制校友、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鏡中心副主任醫師劉歆陽分享了自己如何通過轉專業成為一名醫生的歷程。
在校期間,得益于復旦通識教育和轉專業政策,她聽從初心召喚,轉到了臨床醫學八年制專業;畢業前,她曾在誓言碑前寫下人生目標——做一個讓病人感到溫暖的醫生。“10年過去了,這依然是我樸素的理想。”
畢業后,她受周平紅教授啟發,她進入中山醫院內鏡中心,投身消化道腫瘤的早診早治,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方向。
“鐘揚老師說,科學不僅是論文和實驗,更是用技術解讀生命復雜系統的勇氣。所以我在本科論文就嘗試用NLP分析數百篇文獻,構建了基因調控網絡知識圖譜。”在校期間經歷的點點滴滴,讓2005屆生命科學學院本科校友、予果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夏涵至今依舊歷歷在目。畢業后,懷著“讓病原診斷更簡單”的使命,他開始創業,開發的產品可快速分析鎖定病因,完成42萬次病原檢測,幫助全球患者重燃希望。回顧畢業20年的歷程,他感慨:“正是‘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的校訓讓我一路敢于創先,讓中國的創新走向世界,守護更多生命!”
“回顧過往,是母校滋養了我的成長。”1995屆國際政治系本科校友,1998屆國際政治系碩士校友,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南開大學出版社社長、總編輯王康畢業后就回到家鄉從事編輯工作,“最初的作者和最重要的作者都是母校老師”。與國際政治系合作,她完成了職業生涯的第一套叢書“復旦政治與行政研究”;與哲學學院陳學明老師合作,她編輯的《中國為什么還需要馬克思主義》獲“五個一”工程獎、《中國道路的世界意義》獲“中華優秀出版物”獎、《20世紀馬克思主義哲學歷程》為天津人民出版社第一個國家出版基金項目……
“作為60后,我們非常幸運地見證了改革開放的全過程,世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祖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母校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1985屆化學系本科校友、復旦大學復雜體系多尺度研究院院長馬劍鵬說。
他從復旦走向世界,走向科學前沿,歸國后又回復旦任教。如今他致力于AI for Science,用AI算法構建細胞及人體組織數字模型,用于新藥開發。“為什么AI那么重要?”他解釋,因為在現代科學框架下,數據驅動的實驗和觀察能幫助研究人員建立更精確的模型,大大加快了科研的進程。“AI for Science的驅動下,不久的將來我們人類也許有希望活到120歲,這就是我們正在從事的工作,期盼這一天的到來!”談及科研工作,他最后心潮澎湃地大膽預測道。
“復旦創業人股票基金”啟動并發布捐贈計劃
當天還啟動了“復旦創業人股票基金”,并發布了捐贈計劃。為倡導校友反哺母校,支持學校創業文化建設,蔡彤、汪新芽、江岳恒、郭振榮、楊進五位復旦企業家帶頭發起“復旦創業人股票基金”。五位基金發起人將分別捐贈1000萬元人民幣或等值有價證券,組成5000萬元的發起基金,并繼續聯絡籌措,按照1億元目標完成首期捐贈計劃。
不久前,“復旦源”文化育人功能區啟用,建成“一源六館”新格局,全球校友返校的大本營——校友館便坐落其中。據復旦大學常務副校長、復旦大學校友總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許征許征介紹,“復旦源”內涵建設項目公募活動持續得到校友與復旦之友的積極支持,如今已有近700人次參與捐贈。公募活動將持續至9月,誠摯邀請全體返校校友積極參與,每個班級都能發起“一起捐”,攜手共筑“復旦源”。
據悉,校友返校日當天,復旦大學校友總會為秩年返校校友們精心準備了一個內含13件專屬紀念品的返校大禮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