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25日訊5月22日下午,全國40余家主流網絡媒體的主編、記者來到巴國故都——重慶涪陵,走進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作為重慶市“雙高計劃”立項建設單位,重慶工貿職院有哪些亮點值得關注?
活動當天,2025第五屆“全國主流網絡媒體重慶教育行”大型融媒體采訪團深入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智能制造學院虛擬仿真實訓基地、教育學院實訓中心、重慶化工安全技能實訓涪陵基地、中藥調劑實訓室等地,打探學校如何執筆職教改革,書寫服務區域發展與產業升級的“重工貿答卷”。
活動合影留念
值得一提的是,當天“第八屆中國·重慶職業技能大賽”也在學校同步舉行,參與汽車維修、電子設備裝調、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等賽項的選手同臺競技,為這場打探之旅增添了更多實踐觀察的閃光點。
一條“賽博”生產線
實體經濟+虛擬仿真的組合很亮眼
在學校智能制造學院虛擬仿真實訓基地,記者團被一條“虛實結合”的榨菜生產線深深吸引。這條“賽博”生產線,正是學校與重慶涪陵榨菜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科駿實業有限公司合作開發的具有區域特色的榨菜生產線數字孿生VR系統。通過虛擬仿真技術,系統真實還原了榨菜從種植、腌制、自動化生產到包裝的全流程,還能實時傳輸生產數據,實現工業互聯網應用的智能化培訓。
記者團了解學校數字化教學設備在學校教師的講解下 參觀
學校師生在基地上課
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智能制造學院教師劉丹向記者團介紹到,虛擬仿真實訓基地自2021年建設以來,累計投入2000余萬元,占地1000㎡,包含研創展示中心、數字孿生實訓室等特色空間,配備VR大屏、多軸數控仿真軟件等設備。基地不僅用于教學,還承擔科研、競賽、科普等功能,2024年獲批為重慶市示范性虛擬仿真實訓基地。
“虛擬仿真破解了傳統工業實訓‘高投入、高損耗、高風險’的痛點。”在VR軟件操作區域,記者們看到學生正通過VR設備調控設備參數,模擬生產。據悉,基地與華蘭生物工程重慶有限公司等企業合作,開發了《青霉素發酵生產工藝》《人血白蛋白生產工藝》等一批虛擬仿真實驗。其中,《微生物制藥技術》課程的7個虛擬仿真實驗獲軟著知識產權,并在智慧樹平臺上線共享。
記者團體驗智能設備記者團操作基地設備
現場,媒體記者們紛紛表示:“虛實結合的教學模式,讓技能訓練變得安全又高效!”“學生既能‘沉浸式’掌握核心技術,又避免了真實生產中的風險,這才是職業教育該有的‘硬核裝備’。”“從榨菜生產到生物制藥,虛擬仿真覆蓋多條產業鏈,學校真正打通了產教融合的‘最后一公里’。”
一座“巧手”工作坊
服務“一老一幼” 詮釋生命關懷
走進教育學院實訓中心,“繪見童心”繪畫展區的水彩畫、蠟筆畫、拼貼畫等色彩天馬行空,“巧手育美”手工區的布藝繪本和黏土微景觀童趣盎然,“翰墨傳薪”書法展區的板書設計工整靈動……琳瑯滿目的作品讓記者們頻頻駐足。
記者團參觀學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作品精美的手工藝品讓大家愛不釋手
這些作品不僅是藝術展示,更是學前教育師范生為兒童量身定制的“可玩性+教育性”相融合的教具。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教育學院副教授宋慧表示:“學前教育不是簡單的‘教’,而是通過各類互動激發兒童主動探索的欲望。”對師范生而言,這類實踐不僅能豐富教學手段、提升環境創設能力,更能錘煉耐心與專注力,培養文化素養與創新思維,為未來成為“全能型”幼教人才打下堅實基礎。
記者團體驗針灸記者團體驗推拿
而在教育學院實訓中心的另一邊,社區康復專業的學生正為“模擬患者”施針推拿。記者團看到,同學們用指腹精準按壓穴位,手法穩健、力道均勻。“推拿前需先觸診定位,施力要剛柔并濟。”學生一邊操作一邊講解。為直觀感受教學成果,記者們體驗了頸椎推拿。短短幾分鐘,酸痛感明顯緩解,同學們的專業手法,得到了大家的集體點贊:技能扎實,這才是真正的產教融合。
“教育學院不僅培養專業技能,更傳遞生命溫度。” 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教育學院講師羅媛媛表示,學校社區康復專業將中醫針灸、推拿納入課程體系,學生通過掌握基礎醫學理論和傳統手法,可考取康復治療師證書,為公眾提供健康服務。
學校社區康復專業針灸推拿課堂
一個“安全”實訓室
危機處置聯動藥丸生產淬煉硬核技能
化工安全無小事,實訓必須“真刀真槍”!在重慶化工安全技能實訓涪陵基地,記者們戴上VR設備,沉浸式體驗危化品泄漏應急處置。這座800㎡的基地,建在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健康學院實訓中心內,是重慶市唯一建成投用的化工安全實訓平臺,設有化工設備虛擬現實學習平臺、危化品從業人員考核平臺、VR事故體驗平臺,可模擬電解、合成氨、氧化、聚合、加氫五大重點監管工藝。
參觀重慶化工安全技能實訓涪陵基地感受VR事故體驗平臺
記者團學習急救知識
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健康學院教師雷真杰向記者團介紹,學校聯合華峰化工等企業,累計開展企業員工培訓7期、承辦技能競賽2項,培訓內容涵蓋安全意識、隱患排查、事故應急等。“通過虛擬仿真,學員能在‘零風險’環境下掌握實戰技能,這種培訓模式,真正實現了‘教學即生產’。”
中藥調劑實訓室內,藥品生產技術專業師生正用國家級非遺傳承桐君閣傳統丸劑制作技藝制作“純陽正氣丸”。大國工匠培育對象、國藥太極桐君閣藥廠丸劑工段長蔡蘇到校指導。學校通過“職業教育+非遺傳承”模式,聯合企業開發標準化技藝課程,培養兼具制藥技能與文化傳承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學院師生用非遺技藝制作藥丸記者團體驗藥丸制作
記者團也躍躍欲試。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健康學院副教授萬劉靜一邊講解一邊教媒體記者制作藥丸,將傳統手藝傳播出去。
非遺技藝與制藥技術的結合,讓傳統文化煥發新生。近年來,藥品生產技術教學團隊獲評“重慶市黃大年式教師團隊”,指導學生獲創新創業大賽國家級銀獎2項,建成“AI+生物醫藥”專精特新產業學院,獲工信部立項支持。
一場“智匯”座談會
學校、媒體面對面碰撞思維火花
隨后,記者團移步會議室,與學校領導、師生代表面對面展開座談。途中,學校領導還向記者團一行介紹了學校涪陵高新校區的建設情況:校區規劃占地600畝、校舍約30萬平方米。該項目獲市教委重點支持,強調分步實施資源配置并預留發展空間,預計建成后將顯著提升區域職業教育水平。
座談會上,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唐玉林介紹了學校情況。
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唐玉林介紹學校情況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晏致濤參加會議
座談會由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程媛主持
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地處涪陵,緊鄰國家級經開區與高鐵站,致力于服務區域高新產業與渝東新城發展。開設智能制造、藥品食品、財經商貿等特色專業群,推行“校地校企協同”“現代學徒制”等培養模式,擁有高級職稱教師120余人,在校生近1.2萬人,建有國家級實訓基地和重慶市智慧校園示范校,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8%以上,為區域輸送了大量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重慶市教育新聞研究會會長、華龍網教育科技公司總經理、總編輯王大倫介紹活動情況并主持記者提問環節
記者提問環節,媒體焦點直指“雙高”建設、產教融合、職教出海、思政教育、人才培養等熱點話題。在聽取學校相關負責人們的回答后,記者團對學校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記者提問環節學校相關負責人回答記者提問
虛擬仿真的“賽博”生產線、服務民生的“巧手”工作坊、危機處置的硬核實訓、非遺技藝的創新傳承、思維碰撞的“智匯”座談……全國主流網絡媒體記者實地感受重慶工貿職院的職教改革新氣象,用鏡頭記錄下學校銳意創新、扎根產業的擔當風貌。
立足“雙高”建設,學校將以“12368”發展思路為引領,奮力實現“破局擴建新校區、變革重塑新工貿、奮力創建新雙高”目標,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現代化新重慶建設持續注入“重工貿動能”。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同頻共振,重工貿人永遠在路上。
閃電新聞記者 劉萌 重慶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