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后持續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于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編輯|t
引言
一個抗日名將,一個“槍口不對內”的將軍,居然下令槍決了五千俘虜?而且還是他親口承認的:“我寧愿背下千古罪名!”這事聽著像極了歷史反面教材,可偏偏發生在那個最混亂、最血腥、最不容猶豫的年代。
1928年,陜西鳳翔,黨玉昆部死守半年,城破之日,俘虜五千。宋哲元看了一眼,說了那句話,然后就真的動了手。這個決定,被罵了幾十年,但也正是這個決定,讓后來的29軍成了“抗日第一軍”。
今天這篇文章,就從這場殺戮說起,講清楚一個將軍最難說的那句話——“殺,是為了不再亂。”
鳳翔城不倒,陜西人不得安生
1928年春,陜西鳳翔,黨玉昆部盤踞20年,糧草足、城墻厚、槍炮硬。城里儲有糧食三年,武器以西式裝備為主,子彈用箱裝,兵力穩固,百姓民怨卻積如山。
黨玉昆為陜西“土皇帝”,手下兵民混編,軍紀敗壞,村鎮被榨干,百姓求告無門。各縣負擔沉重,僅鳳翔一地就徭役百項,錢糧壓榨至兒童。民間稱其“黨皇”。
宋哲元當時任陜西省主席。四月起,他調動三萬人馬,調集三十門火炮,圍攻鳳翔。
攻城之初,黨軍憑借高墻厚壕、明暗火力點,數次打退進攻。宋部反復嘗試破門未果,遂命令從南門暗壕掘道進攻,戰況進入肉搏。
圍攻持續半年。宋部前線死亡四五千人,重傷者不計其數。黨軍夜襲、放毒、炸橋、劫糧。一次偷襲中,黨軍穿便衣混入圍城線,搶走軍糧數車。
宋哲元震怒,調遣三路大軍集中攻堅。10月,攻城成功。黨玉昆被俘,其部下五千余人繳械。
城破當天,宋哲元進駐鳳翔府署,檢閱繳獲物資,槍械成堆,彈藥堆滿屋。現場清理時還發現成捆“供款賬本”,遍布百姓姓名,連孩童亦有賦稅記錄。
攻城結束,宋部控制全城。但問題來了,五千俘虜該如何處理?鳳翔周邊尚有黨部殘兵,若放,可能復亂;若收編,軍心未穩;若押送,需動輜重部隊,費糧耗力。
此時,宋哲元一句話打破僵局:“我寧愿背下千古罪名,也不能放虎歸山。”
贏了仗,卻不能收編俘虜?
五千俘虜集中在鳳翔南郊土場。原計劃由地方看押,分批整編入29軍。可就在整編前夜,三名俘虜逃脫。兩日后,宋部邊防連夜失火,一處糧倉被點燃。
宋哲元下令徹查,發現主謀正是被押俘虜與黨部余黨聯絡策劃。兵部密報:城內仍有潛伏黨部殘兵,計劃劫獄,放火搶糧,再奪鳳翔。
情況緊急,宋哲元連夜召集幕僚,親自拍板:立即處決全部俘虜。執行命令前,他對軍中將領說:“兵不可一日無紀,鳳翔不可再亂。”
11月15日清晨,兵分四路。俘虜被押解出城,至南郊麥田。步槍齊發,五千人倒地。尸體分區掩埋,歷時半日。執行部隊由三十七師和趙登禹旅輪換操作,全程嚴禁離崗。
事后,陜西各縣紛紛傳聞“宋哲元血洗鳳翔”。但城內一周內秩序回穩,糧倉完好,治安歸位。鳳翔官道恢復通行,鹽、布、藥材運轉重啟。
有評論說,宋哲元這一仗打得硬,事后卻狠。可就是這一狠,把陜西西線的亂局壓了下去。
這一決策雖被軍中有人私議,但當時國民政府未追究。宋哲元將此事寫入戰后總結,親筆批注:“軍紀如山,寧殺錯,不擾民。”
這句“千古罪名”,終究不是氣話。五千人命,背在他一人身上。他后來不為自己辯護,也從不提此事。但這一決定,卻成了29軍內部的紀律拐點。
到了1930年西北軍潰散,宋哲元重整部隊成29軍,這一段“鳳翔斬俘”反被軍中記作鐵紀之始。趙登禹部、佟麟閣旅均由此立軍令,“抗日之前,先不亂民。”這一脈軍風,自鳳翔起。
他殺了5000俘虜,卻保住了29軍的命根
宋哲元,山東樂陵人。西北軍出身,從士兵做起,歷任熱河都統、陜西省主席、察哈爾省主席。在保定火車站迎接蔣介石,是他第一次近距離接觸國民政府中樞。
1927年,蔣下令屠殺激進分子,陜西關押革命青年3000多人。軍事裁判所上報“應全部處決”。蕭振瀛提議釋放,宋親自查驗學生手掌,見其無老繭、無武技,判斷為真學生,下令全部釋放。
此后一年,陜西各縣陸續釋放1萬余人,大部分赴陜北,成為后來的紅軍干部。這樁往事鮮有人知,但正是這個“殺俘”的宋哲元,曾救過整整一代人。
1931年,閻錫山傳來名單,稱二十九軍內藏共黨分子。蔣介石電令宋“清除”。名單中有副營長過家芳,宋卻親手把名單撕掉,說:“哪來的共產黨?”
他讓這些人連夜離隊,回報中央:“軍中無共黨。”這批人后來參與長城抗戰、夜襲日軍,手刃敵佐,奪取敵作戰地圖,改變戰局。
抗戰爆發,宋哲元拒絕退讓。日軍猛攻喜峰口,趙登禹帶隊反攻,29軍連夜肉搏,奪回陣地。山頭血戰三晝夜,宋部繳獲坦克、機槍、火炮,日軍稱“喜峰口是墳場”。
他打仗靠的是狠,治軍靠的是信。對敵人狠,對百姓軟,對朋友護,對亂兵絕。
鳳翔一役殺五千,是他軍事生涯最“黑”的一筆。但后面,是長城上的血,是守平津的決,是“槍口不對內”的誓言。
他不是不知殺生之重,而是知其重,還要殺。
因為那一刻,他不只是將軍,更是一個要穩住邊陲、保住軍紀的人。
參考資料:
宋哲元殺戮陜軍俘虜五千人目擊記.中國黃埔軍校網.2016-05-13
鳳翔攻城戰.鳳翔城建史料.2008年12月
宋哲元同情并幫助中共的往事.人民政協報.2014-04-10
愛國將領宋哲元的抗日生涯.中國僑網.2007-10-1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