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剛通完電話,美國就開始對哈佛大學下手,清退留學生,6800 名國際生被驅趕,1300 多名中國學生首當其沖!
更加諷刺的是,針對學校的行動,1月份就開始了,就在三天前,他們才臨時編造哈佛與中國合作的 “罪名”,發布的文件中,更是出現了大量針對中國的指控。
美方這樣做有什么樣的目的呢?這次清退留學生的行動,對于美國又有什么樣的傷害呢?
此次行為,往深了說,特朗普政府挑唆起這場鬧劇,看似是針對一所大學,實則暴露了美國政客們藏在心底的“貪欲三重奏”。
特朗普政府的第一重“盤算”,說白了就是為了進行所謂的“政治清算”。
哈佛作為民主黨傳統“票倉”,教授群體普遍支持民主黨,奧巴馬、布林肯等政壇大佬皆出自該校。
特朗普雖然贏得了2024年大選,但他和背后政黨對民主黨勢力的忌憚只增不減。
因為這個原因,哈佛大學順理成章就成了保守派肉里扎的“刺”。
而且這個節點也很微妙,恰逢巴以沖突,哈佛校內有部分哈佛學生發表了反以聲明。
借著這個噱頭,特朗普政府立刻給哈佛扣上“反猶主義”帽子,開始大做文章,甚至公開嘲諷哈佛學生“連2+2都不會算”。
特朗普政府這么做純屬是睜眼說瞎話,這哪是討論教育?
分明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政治打壓,把頂尖學府當“政治敵人”來整,連基本的事實都懶得編造,吃相之難看令人咋舌。
從科技霸權角度來看,美國這么做目的也不單純。
這一波組合拳搞下來無異于間接證明了美國的“小心眼”,讓世人看到了美國對中國科技崛起的焦慮已到病態程度。
要知道,哈佛40%的STEM領域研究生是國際學生,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關鍵學科中,中國學生占比達20%。
現在被特朗普這正常的學術交流也被污名化為了“技術外流”,而美國納米科學泰斗查爾斯·利伯因未披露與中國高校合作,被司法部羅織罪名判重罪,最終被迫加盟清華大學。
更諷刺的是,利伯案全程無一項間諜指控成立,本質不過是“莫須有”的政治構陷。
這種“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的邏輯,哪里是大國自信?
這分明是美國對自身創新能力的極度恐慌,生怕別人搶了自己的“科技霸權寶座”。
這還不是美國最離譜的騷操作,最可笑的是人才戰略的搬石砸腳。
美國能登頂科技巔峰,靠的就是“虹吸全球人才”的超級磁場,如今卻親手砸了這塊金字招牌。
哈佛國際生每年貢獻數億美元學費,禁令一下,實驗室資金鏈面臨斷裂,科研項目隨時可能停擺,中國、新加坡、歐盟紛紛張開雙臂搶人。
香港科大給哈佛學生開“轉學綠色通道”,德國砸2.2億歐元設立“反美制裁人才基金”,中國“雙一流”高校直接擴招國際生。
除了學生,據媒體披露,如今有75%在美科學家正考慮離開,而查爾斯·利伯加盟清華,不過是美國人才外流悲劇的冰山一角。
特朗普以為在“保護美國利益”,實則在給競爭對手輸送“人才大禮包”,堪稱“國際人才戰略界的白求恩”。
這場鬧劇的終極輸家,以后只能是美國,也難怪美國媒體“Esquire”會在5月22日發文稱“特朗普的哈佛復仇行動剛剛跌至一個荒謬的新低點”。
特朗普以哈佛為“餌”的做法,現在不單美國被迫剪斷了全球學術網絡,還迫使世界頂尖科學家因政治迫害遠走他鄉。
除了“Esquire”,另一家美媒的標題內容也很有深意,其直言“哈佛大學禁止外國人!”這話看起來多少有些反諷的意味了。
畢竟,學術自由不限國界是美國大學一貫的“座右銘”。
當“自由美利堅”變成“排外小圈子”,便意味著美國失去的不僅是科技創新的源頭活水,更是其引以為傲的“多元包容”價值觀。
美國政客親手埋下了“反智”與“排外”的種子,他們以為這么做可以讓美國再次偉大,實則是在害美國,間接把美國推向了“人才荒漠”的深淵。
就目前來說,特朗普政府這種為了短期政治利益透支國家未來的短視操弄,終將成為21世紀國際舞臺上最荒誕的笑談。
畢竟,靠打壓大學維系霸權的國家,與真正的強大相距甚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