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已失去特權!”
當這封蓋著國土安全部印章的公函被遞到哈佛大學移民事務主任辦公桌上時,整個常春藤聯盟的空氣都凝固了。
川普政府以“支持恐怖主義”“縱容反猶主義”為由,悍然撤銷哈佛招收國際學生的資格!
這意味著從下學年起,哈佛不能再招國際學生了,現有的留學生也面臨被迫轉學或遭遣返的絕境。
這波操作,讓哈佛校園乃至整個美國學術界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慌。
國際學生們懵了,他們中的許多人為了進入哈佛,付出了數年的努力和汗水,如今卻可能因為一紙政令而夢碎美利堅。
哈佛校方也坐不住了,校長艾倫·加伯在緊急記者會上攥緊拳頭,直言說這是“對學術自由的粗暴干涉”。
川普為何對著哈佛開火?這背后又隱藏著怎樣的政治博弈?
據國土安全部長諾姆的指控,哈佛的“罪狀”可謂罄竹難書。
最開始,是指責哈佛拒絕提交學生“黑料”。
政府要求哈佛交出近五年所有國際學生的紀律處分記錄、參與抗議活動的影像資料,甚至涉及“威脅他人權利”的舉報材料。
哈佛方面在多次催促后僅回復了一份“不完整”的檔案,被諾姆斥為“藐視聯邦法律”。
后來,哈佛又被指控包庇反猶主義。
自去年10月以色列清剿哈馬斯行動以來,哈佛校園爆發多場支持加沙的抗議。
政府聲稱,哈佛對“親哈”行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又一次很惱火。
最后,也是最關鍵的一點,哈佛不配合政治審查。
川普政府早已將哈佛列為“重點改造對象”,要求其修改課程設置、招生政策,甚至解雇“不聽話”的教授但是哈佛仍然不妥協。
美國國務卿馬可·魯比奧(Marco Rubio)本周在國會表示,國務院目前已吊銷“可能上千份學生簽證”,未來還將繼續擴大打擊。
此次簽證禁令,實為逼迫哈佛就范的終極手段。
面對咄咄逼人的指控,哈佛并非沒有反擊之力。
校長加伯在記者會上甩出一組數據:國際生每年為哈佛貢獻近6億美元的學費收入,若算上他們拉動的消費、科研合作,實際價值遠超此數。
更重要的是,國際學者撐起了哈佛的半壁江山,從諾貝爾獎實驗室到人工智能前沿研究,都離不開他們的貢獻。
然而,在政治利刃面前,這些數據和言論都顯得如此蒼白無力。
就在政府揮刀之前,哈佛正因川普此前凍結的30億聯邦撥款焦頭爛額。
為填補資金缺口,校長加伯宣布減薪25%,90名教授自愿降薪10%,連博士生名額都被迫縮減。
如今,隨著國際學生簽證的撤銷,哈佛的財政狀況無疑將雪上加霜。
對于留學生而言,這更是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
他們中的許多人已經在美國生活了數年,把這里當成了第二個家。然而,隨著簽證的失效,他們不得不面臨轉學或遭遣返的絕境。
已有12名學生因參與抗議被吊銷簽證,更多人擔心“秋后算賬”。
為了應對這一危機,哈佛緊急允許新生保留國外大學錄取資格,但5月1日的傳統確認截止日已過,無數學生陷入了“兩難陷阱”。
川普政府放話:“簽證是特權,不是權利!”
如今,面對政府的“暴政”,哈佛并未選擇屈服。他們已聯合MIT、斯坦福等名校發起訴訟,指控政府“濫用行政權力”“侵犯學術自由”。
教授們走上街頭,學生舉著“科學無國界”的標語抗議。
然而,川普政府的態度卻異常強硬:“要么服從,要么關門!”
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早已超越了一所大學的存亡。
當政治利刃刺入校園,當知識殿堂淪為權力博弈的棋盤,受傷的不僅是廣大留學生,更是美國引以為傲的學術自由傳統。
正如哈佛校訓所言:“真理”(Veritas)面前,沒有特權,只有追索。而今天,川普正試圖用一紙禁令,將真理扳倒。
留學生的命運,或許將成為檢驗美國民主成色的最新試金石。
在這場風暴中,我們不禁要問:美國,還是那個自由、包容的燈塔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